一
毕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就遇到了两个难题:如何与价值观不同的人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地表达愤怒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职场上,价值观不同的人往往做事说话风格极具差别,很容易出现冲突。同时职场是个存在各种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有时候是厚脸皮的同事推卸自己的职责,有时候是对接同事没有责任心的工作交接等等,这个时候,如何有效地表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豆瓣读书栏目重度依赖患者就开始寻找答案之书,于是邂逅了这本豆瓣评分8.5分的经典作品——《非暴力沟通》。本书的作者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本书题目中“暴力”实际上是指我们语言中不为我们自己所察觉的隐形的暴力,而这种隐形的“语言暴力”正是别人难体会我们语言背后的关心、爱护等感情的原因。举例来说,当孩子的学业不够理想时,父母往往以指责孩子或者将其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收效甚微,还可能引起孩子语言反击和逆反心理。
而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会读者借助NVC(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的方法,转变我们聆听和谈话的方式,不只是条件反射式地回答,而是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达到坦诚表达自己感受、需求、请求,同时又尊重、倾听他人的目的。通过有意识地使用语言,让爱通过语言融入我们的生活。
二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方式包括四个关键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其中:
观察:观察发生的事情,仅对此做客观的描述,而不参杂个人评价评判。
感受:表达自身的感受,比如开心、欣喜、担心、害怕、气愤等等情绪。
需求:挖掘引起这种感受的自身需求。卢森堡博士认为人自身的感受是由于自身的需求引起的,因为我们对别人有某种期待,期待别人的行为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进而才会产生感受。
请求:根据挖掘出来的需求,直接向谈话对方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
掌握了上述非暴力沟通语言方式的四个关键要素后,我们就可以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句式,即观察结果 + 我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 我此刻的需求是什么+ 为了改善现况,我此刻的请求是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你和男朋友约好几点看电影,但是他失约了同时也没通知你。这样的情况下,女生很有可能会生气并且指责男朋友的行为,比如“你昨晚太过分了”甚至更加激烈难听的指责,这样的一种指责可能会让原本愧疚的男朋友进行申辩或者语言反击,而你会更加伤心,你们关系可能会进入一个不良的状态。而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这样说,“昨天晚上你没来而且没有及时打电话告诉我,我很失望和担心,因为我想要和你看电影开心地度过一个夜晚,而且我想要知道你没来是不是因为在来的路上遇到什么意外,所以如果下次有类似的情况,请你一定要及时告知我。”
三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上述非暴力沟通这样一种很简单的表达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却少为人所掌握。教育、环境、他人总让我们用客观语言表达,比如简单的区分为“好/不好”、“正常/不正常”,因为别人的做法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就认为对方是”错误”的,这样一种武断的表达方式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未起到语言本来的目的。
本书中,卢森堡博士将此类负面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评判/比较/命令/指责,定义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异化的沟通方式”主要包括四类。
第一类即道德评价,即在对话中按照我们的偏好对他人进行主观判断,这样的语言方式暗含我们更偏好的情况,暗含我们的需求感受,但这种表达方式会让听者产生敌意。非暴力沟通主张的是不要评价对方,而是关注语言背后我们自身的感受需求,直接表达这些感受和需求。
第二类是进行比较,这种方式常常发生在父母对子女的批评教育中。
第三类是回避责任,这是指在谈话中淡化了自身对自己需求的责任,用外在的事物来解释自身思想、情感、行动的起因,比如使用“不得不”的句式来说明。
第四类是强人所难,要求对方“应当做什么”,如果做了就进行奖励,不做就进行惩罚,在我们与对方的而谈话中,常常暗含着威胁的意味。
了解了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并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这样一种粗暴武断的沟通方式,有助于调和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四
书中还有一些零散的观点也十分新颖有趣。
比如说,卢森堡博士提出,我们往往以为负面地给人贴标签影响我们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实际上,正面或者中性的贴标签也会,比如以一个人的职业来定义他,影响我们全面地了解他身上除了职业以外的其他层面,举例来说,一提到某个人是程序员,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个人是木讷、沉默寡言、不解风情的,实际上并不可能每个程序员都是一样的个性。
再比如说,作者认为,感受是为了表达我们内心的一种情绪,要想准确有效地向别人传达出我们的感受,掌握丰富的表达感受的词汇会很有帮助。因此书中作者就有列出一页感受词汇表,其中光列举表达积极情绪的词汇就有“兴奋”、“欣喜”、“甜蜜”、“感动”、“振奋”等等多种词汇。
讲述“感受”这一部分时,作者还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在工作中通过表达感受进行示弱,有助于解决问题。后来在我与性格迥异、价值观不合的同事的相处中,有尝试过这种方法思路,在恰当的情况,制造机会让对方可以帮助到你,同时又可以让对方显现出他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对于缓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确实会起到一定作用。这种思路,大家可以在职场中试试看。
最后一部分提到“主动联想他人的需求来提前解决冲突”的部分,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学校的图书馆。经常在图书馆或者自习室自习的同学,有些非常在意安静的自习环境,就可能被其他讨论问题发出声音的同学所影响。而我们学校图书馆的特殊之处就是,提前根据安静程度的不同划分好图书馆的区域,这样对安静程度有不同需求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区域自习,这样互相之间就不会产生冲突。想想如何城市规划和各种场所规划的设计师都了解并且掌握这样一种思路,我们的城市规划和生活空间会不会变得更加人性化?
五
学会了如何使用非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其实也就明白了如何使用非暴力的方式倾听别人的技巧。本书的后半部分就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来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倾听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里运用到的方法是“逆向倒推”:
若对方是个不会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的人,非常有可能以评论的方式开始一段对话。
那么由对方的评论来推测对方的观察,再通过追问引导对方说出他的需求和感受,最后进行自我判断判断自己是否能并且愿意满足对方的需求。
书的后半部分还有一章专门提到了正确表达愤怒的步骤,即开篇我最想要了解的主题。卢森堡博士认为,愤怒的根源是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当我们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时,就不会把愤怒的原因归咎于别人,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愤怒。
而正确表达愤怒的四步骤应为:
(1) 停下来,深呼吸。避免指责或者惩罚对方。
(2) 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 了解自己想要满足的需要。
(4) 表达出我们的愤怒——怒火已经转化为需要以及与需要相联系的情感。
(3)(4)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了。然后通过非暴力沟通句式来表达我们的愤怒即可。
六
整本书案例详实,列举的例子都贴近生活现实,配合理论很容易理解和操作。在讲解四要素时,每个要素部分都配合练习进行复习巩固,帮助读者进行实际操作巩固理解。
书的不足之处同大多数欧美理论书籍一样,行文有些啰嗦,同一个观点,整本书从头到尾一直在重复。书本身可以更加精简,而整本书的精华主要就集中在第一章和前六章。
在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向身边多位好友都进行了推荐,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讲沟通方式,实质上是鼓励我们关注自身真正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承认承担自身对于生命、生活中最纯粹的爱,主动的按照自身的价值观和需求去选择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我们越是投入地专注于自身生命的乐趣,我们就越爱自己,越不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这样一种健康的生活心理状态,会让我们自己和周围人更加幸福。正如本书第一章的标题,“让爱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