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浸泡式成长。当今天再次看心理学生活化这本书,我再次被石头理论所吸引。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非常好的培训公司工作,但需要常年外地出差。他媳妇和他不是同一个行业,干着普通的工作。有一次,他问院长一个问题:“王老师,我工作非常认真,我也很认同这个公司,我天天风里来雨里去,这么用心,努力地工作,为什么一提到我的公司我媳妇就很气愤呢?我说了很多公司的优点,她就是不听。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朋友确实工作认真,经常出差,媳妇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很辛苦。
考虑到这种情况,院长给他举了例子。“你出门是不是可能会捡到石头?门头,路边都有可能吧?就是很一般很普通的石头,你捡个石头捧回家,当着家人的面,用清水洗几遍,洗干净,然后拿块布包住,放在家里的餐桌上,你每天把这石头摸几遍,告诉大家都不能动你这石头。你信不信,过不了一个月,你的家人就会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你这石头给扔了,会不会有这想法?”朋友回答:“有。”
这就对了,你自己都想把石头扔了吧,觉得烦人,讨厌,是吧?所以说,别人讨厌你的时候,刚开始不一定是讨厌你这个人,很可能是讨厌你说某些话、做某些事时的态度,语气,神态等。就像你把一块破石头放在你家的餐桌上,天天洗三遍,还不许任何人碰,奉若神明。你的家人肯定很讨厌。想把你的石头扔掉。他们其实不仅是想把石头扔掉,主要是想把你对待石头的态度和行为扔掉。
结论~家人讨厌的其实不是这块石头,讨厌的是朋友对待那块石头的态度和行为。朋友媳妇讨厌的可能不是他工作的公司,而是他的行为或者他传递出来的情绪。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分别之后,念念不忘,可能不是因为念念不忘那个人,而是忘不了曾经在一起美好感觉。意识到了,调整一下,改变一下,人还是这个人,情绪和感觉变好了。
原来对于石头理论,只知道捡石头回家粗枝大叶,没有细致的理解,今天再次温习,恍然大悟。
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