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经历着受骗和伤痛,最终掌握了在这条街生活下去的本领。 ——东野圭吾
小安的故事
话说小安上大学年间,寒窗苦读12年,终于熬出头,总算可以在大学校园里撒欢了。什么?还要读书?读书是不可能读书的,这辈子都不想再读书了,就是玩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大学生活这样子。
那年小安不到二十,已经实现了除财务自由外的另两种自由,时间自由——白天睡睡觉、下午晚上打打游戏、通宵打打牌,地点自由——白天自己寝室睡觉、晚上别人寝室打牌,好不逍遥快活。
这样爽快的日子过着,其实是因为小安内心的迷茫,从小饭桌上听大人谈论国内国际大事,经历小学、初中、高中的洗礼,隐约觉得努力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应试,因为只有成绩好,才可能有工作甚至是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在当时看来肯定是铁饭碗。(但当时已明白铁饭碗的竞争是多维的,根本不是学习好坏这一个维度的竞争。)那还学个什么劲儿,玩呗。
小安就这样迷茫到大二,越无所事事内心就越发慌,心想着那就研究股票吧,凭咱这脑袋瓜子,咱这钻研劲儿,那赚钱岂不轻轻松松。说干就干,天天度娘怎么通过炒股赚钱,没日没夜研究K线,混各种荐股QQ群,半个学期的时间,老爸给的赞助2W本金变成6千,从此懂得了股市里只有一句真话:股市有风险。(其他都是假话,我认荐股大神为大神,荐股大神认我为韭菜,活该自己韭菜,那年连度娘哪条是广告都不知道,有小道消息就感觉自己是天选之人,能不被割吗?)
浑浑噩噩来到大三,拖家人的福,认识了某地某单位的一大领导。这可给小安高兴坏了,平时自己见过的科长都没几人,这下可好,天天拿着刚到手的驾照(大二下学期被割完韭菜就去学车了),开着自家小车,自告奋勇给领导当编外司机。为了大学毕业能进体制内,天天是没日没夜鞍前马后地伺候着,领导倒也气派,饼给小安画的是一年比一年大,一伺候就是两年,两年说苦是真苦,但是小安想着以后美滋滋的日子,也咬牙挺过来了,终于熬到小安毕业,谁能想到领导也毕业了,被当成苍蝇拍死了。(其实不拍死小安也没戏,饼始终饼。)
毕业即失业,小安大学里又是韭菜又是饼的,光跟吃的杠上了,本事一点儿没学到,这给小安焦虑的啊,默默蹲在墙角抽了几天烟,思考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看着脚下满地的烟屁股,欲哭无泪。
思考了几天,小安感觉冥冥之中老天爷是不让咱走仕途啊,那走赚钱路吧。于是乎天天抱着《商业评论》啃啊,天涯管前看帖啊,又是《定位》、又是《基业长青》的,从工商管理学到市场营销,这一学就是十年。十年间小安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单干到合伙创业,空闲时间就是学习,国内外理论加实践,小安也算是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赚钱方法论。
言归正传
今天写小安的经历,是为了告诉大家符合什么条件的第一桶金值得我们去落地挖掘。
条件有二:投产比和可控性
一、投产比
你的投入,最好能换钱,或者换技能,或者换人脉。
在这三条之外投入的时间与金钱,
都为娱乐消遣,都是可有可无……
你看看你朋友圈是不是这样:
五十岁以上的都在发人生哲理,
四十多岁的在发养生和谣言,
三十多岁的在旅行和晒娃,
二十多岁的在发吃喝和岁月静好。
哪件事是在学技术、交人脉?
(时间的投入)
哪件事是为明天赚的钱着想?
(时间的产出)
就像小安荒废时间的大一期间,不把时间当作投入,不算计时间的产出。
所以甭管你的第一桶金是电商、微商、坐商、网赚、自媒体或者当乙方,都优先考虑投产比,投产比高的才值得我们去落地操作,就算产出不是金钱,也得是技能和人脉才值得我们去挖掘。
二、可控性
如果过程不可控,
就像小安玩股市、做编外司机,没一样是可控的。
那么干脆就别做,
你说了都不算,
何必费那个劲。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一看二百五。
结论
投入没产出的、不可控的第一桶金,是第一桶屎。
投入产出低的、可控的第一桶金不要也罢,累死累活为他人做嫁衣。
投入产出高的、不可控的第一桶金,金不是你的,桶可以给你。
投入产出高的、可控的第一桶金在哪?
嘿,少年,你不正在看嘛!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