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子岩有美术兴趣班,我提前了几分钟在教室里等他,当他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他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的样子,我走近子岩轻声问道:“子岩啊,怎么啦?”
他把头埋在我的怀里,用牙咬咬我的手臂,但是没用力,我能体会他当时的那种感觉,应该内心很难过,但是在教室里还有别的同学和家长,他在努力的压制着这些情绪,停留了只有两秒钟的时间,马上抬起头像没事儿人一样,跑去跟同学们核对有哪些家庭作业了,我也什么都没说,静静的观察着等他收拾书包。
在车上,我问:“子岩,你刚刚怎么了?”
子岩立马回答:“没什么”
我还是轻声问道:“子岩啊,怎么哭了呢?”
“因为我没画完画”
“噢,原来子岩对自己这么有要求的呀,妈妈想知道没画完有什么影响吗?”,我一直保持语气平和。
“这样我就不能带走画框了”
“哦,你是想带走画框是吧?那今天没带走会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老师说了下次还可以继续画”
“原来是这样呀,那妈妈很好奇,你那么伤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不知道可以直接用勾线笔画,我开始用铅笔画的,画好再用勾线笔,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
“那妈妈想了解一下,你选用铅笔先画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样如果画错了就可以擦掉重新画”
“哦,我明白了,看来我们家子岩做事非常的谨慎嘛,子岩你发现了没有,任何事情都有他们的两面性,有不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它好的一面”
“好像是哎”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这件令你不开心的事,还有哪些好的一面好不好?”
“好呀,我想想啊,嗯。。。。我下节课可以画的更快一些了,因为只要涂色就可以了”
“嗯,是的,就被你发现了呀,不错,还有吗?”
“用铅笔先画肯定会画的更好些”
“哈哈,那是,真厉害,都被你发现了两个好处了,还有吗?”
“想不到了”
“有两个好处就很好了呀,现在还难过吗”
“不难过了”笑咪咪的说。
晚上他说暮省不知道写什么,我提醒他可以写你上美术兴趣班的事呀,他说不想。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到睡前趟床上的时候,我问子岩:“妈妈很好奇,为什么你不愿意将兴趣班的事写在暮省里呀?”
“因为不喜欢写不开心的事”
“子岩啊,妈妈很想知道如果你把不开心的事写出来会有什么影响吗?”
“写出来应该会影响别人的情绪”
“原来是这样哦,我们家子岩总能替别人着想,真棒!但是妈妈很想知道,你如果有坏的情绪一般是怎么释放的呢?”
“我也不知道”
“妈妈想知道,今天这件事你跟妈妈聊完以后心情好些了吗?”
“嗯,好多了”
“真的呀,那我们约定以后如果你还有不好的情绪时,也这么跟妈妈来聊一下好不好?说不定这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呀”
“嗯,好呀”
现在想想子岩确实很少将他认为不好的情绪写出来,每次作文或暮省都是写一些开心的事情,其实是他内心不接受自己的坏情绪,不愿意面对他们。造成这个问题可能跟孩子之前的经历有关,也有可能是父母应对不好情绪错误方式影响到了孩子.不论是什么原因,重要的是今后应该如何做.
李崇建老师的《心教》里写道:要控制自己的坏情绪,首先要去面对它并承认自己的坏情绪,然后发自内心的允许并接纳它,最后告诉自己即使感到了这些坏的情绪还是欣赏自己。
后来我就跟子岩一起读了一遍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女士的自尊宣言,下面摘录过来供大家参考:
自尊宣言
我就是我。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我。我和某些人可能会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和我完全相同。我的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属于我,因为都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拥有自己的一切:我的身体,以及我的一切行为;我的头脑以及我的一切想法和观点;我的眼睛以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我的所有感觉:愤怒、喜悦、沮丧、失望和激动;我的嘴巴以及由它说出的一字一句:或友善亲切或粗鲁无礼,或对或错;我的声音:或粗狂或轻柔;还有我的所有行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我拥有我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自己的恐惧。
我的胜利和成功乃因为我;我的失败与错误也出于我。
因为我拥有自己的全部,我和自己亲如手足。我学习跟自己相处,爱惜自己,善待属于自己的一切。现在我可以为自己做一切了。
我知道,我的一些方面让我困惑,另外一些则使自己不解。但只要我仍然善待自己爱惜自己,我就有勇气有希望解决困惑和进一步认识自我。
不管别人如何看我,不管那时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属于那时的自我。
当我回想起自己的表现、言行、思想和感受,发现其中一部分已经不再适宜,我会鼓起勇气去抛弃不适宜的部分,保存经证实是适宜的部分,创造新的以代替被抛弃的部分.
我要能够看,听,感觉,说,做.我能够生存,能融入群体,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让我所处的世界,我周围的人和事因我的存在而井井有条.
我拥有自我,那么我就能自我管理.
我就是我,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