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短期课程时间定了,四月二十七日到五月一日共五天。几个家长商量去哪,结果几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海迪士尼。学校的短期课程是一个课程设置的尝试,让家长们自由组合带着主题或项目出游,回来要交报告。去上海迪士尼是为了玩,但让小朋友完成整个行程的策划和实施也是一个好项目,也算兼顾了学校任务和游玩需求,一举两得。
家长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小范围出行,主要担心人多意见杂,不好组织。这学期班级还是采取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的组织模式。于是,这个行程是否扩散给小组其他成员,就成为第一个需考量的问题。最后大家商量的意见是小范围抱团,不扩散,交代孩子们也不要扩散。
集体行动,肯定以大家的意见为主,只是我有隐忧。
其一、同一小组其他组员知道后,是否在组员之间留下裂痕,以及多大裂痕很不好说。因为同一小组内的同学本应是联系最紧密的(组队形成上以自愿组合为主,为兼顾均衡,也有老师调整分配情况),但在这种“重大问题”(至少在孩子眼中是这样看的)上,与组外成员的联系比组内成员紧密,不产生心理距离感几乎不可能。而一旦形成这种心理距离感,影响的甚至可能是一整个学期的组内合作。事可小可大。
其二、家长的顾虑,固然存在,但就我看来不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队伍中增加了不那么对脾气的人,整个过程可能出现很多变数,变得不那么如意。但这也是一种经历,本来也不是纯粹为了玩,而是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有所收获。面对状态、应对状态本身也是一次很好的体验。
其三、信息公开,也许并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也许没有不对脾气的人加入,之前的担心也许轻易就化解了;而信息公开,就无需担忧会对小组合作产生任何负作用。
其四、社会阶层的分层和固化,这是社会现实,由此作为社会的缩影,家长之间的亲疏也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而另一方面,在工作岗位上你的团队里也总会遇到与自己脾性、为人处事的方式、价值观迥异的人,很多问题就变得无法回避,而你应该做的,必须做的,往往是必须团结他,才能一起把团队搞好,而团队好,个人也会更好。
其五、结合自己孩子的反应,我也是有隐忧的。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但有的花开得早,有的晚。小米有时表现出的对某同学的嫌隙,让我担忧,她关注别人缺点,我更希望她只看别人优点,少看不看别人缺点。一次玩得好不好,并没那么重要,倒反映出一个人的肚量和格局。不知道作为一个孩子,她什么时候能顿悟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