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关村,很多人想到的是经营与电脑相关产品的地方,而不知道有些人最早知道那里是因为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
在19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电子元器件都很难买到配全。有知识青年想自己攒一台电视机,四处找件儿,托朋友、求亲戚,忙了一两年,还没凑齐。有研究所要设计套专业设备,需要一块信号放大电路,向上级单位打报告、派人出差寻购,项目撤销了,还没买到。当初就是这么难。
后来,有从中科院研究所出来的人,看准了电子配套市场这一商机。几个人志同道合,于是就跑政府管理部门、联系商户、洽谈融资、选地皮、安排摊位、做广告,。。。终于,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诞生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购买者。买到中意电子元器件的,有不少人留言感激,还有好多送锦旗、写感谢信的。有些商户,因为货源可靠充足、发展迅速,很快就走出了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创办公司独自发展,像大恒公司就是这样的。
当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国产的电子器件大多定向供应,流入市场的不算多。中关村电子配套市场的许多商户经营的都是进口产品,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厂家的产品。当时知名度比较高的有:美国的,“国家半导体”、“仙童”、“摩托罗拉”;日本的,“松下电子”、“NEC”、“京瓷”。
现在的人不太容易想到,当时知识分子创业有多难,也不太可能想到“中关村速度”是如何创造的,当然也不太可能理解当时的买家对这个市场的感激之情。毕竟,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