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是《少有人走的路》的读书笔记上篇。
《少有人走的路》,作者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咨询。在近二十年的心理医生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并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作者开篇直言”人生苦难重重“,而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继而探讨自律的四原则;在第二部分,作者给“爱”下了定义,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去拓展自我界限和完善自我,真正懂得如何去爱;在第三、四部分,则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信仰以及生活中的恩典。
第一部分 自律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作者开篇的第一句话,的确。可惜大多数人还没能真正的接受这个事实,或许你也是其中一员。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问题时,总是心有不甘,总觉得上天待人不公,凭什么让我遇到这么多难题。其实,这就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人都一样,不要以为你跟别人不同,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你看起来很幸福的人或许刚刚经历一场煎熬。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去想,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然而大部分人在问题面前选择逃避。回避问题,拖延问题,寻找替代品,以为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就是不自律的表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律呢?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相信很多人听过棉花糖实验,这就是对延迟满足感的测试。你是否反思过自己,你是实验中的哪种小孩?是忍受不了等待的痛苦,赶紧享受眼前的棉花糖,还是可以控制自己,享受后面更多的棉花糖呢?再看看生活中的你,是满足自己的食欲,承担肥胖的风险,还是控制食欲,享受苗条身材的快乐?是挑战艰难任务,获得晋升的机会,还是选择简单工作,享受暂时的安稳?
学会推迟满足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解决问题,才能向前一步。如果在问题面前,选择了逃避,原有的问题可能产生更大的问题,而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面对。就如书中所说的,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 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作者谈到了推迟满足感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为人父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锻炼孩子推迟满足感,比如让孩子在吃奶油蛋糕的时候先不把最喜欢的奶油一口气吃完,而是先吃蛋糕;或者放学后先完成作业再开心地玩。培养”先苦后甜“的原则会让孩子在十五六岁之后,把推迟满足感内化为一种习惯。在长大成人之后,有自律的习惯。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另一方面,作者认为爱是自律的原动力。所以谈到家庭教育时,强调了父母的爱和自律的重要作用。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因为对孩子的爱,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自律。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愿意和孩子一起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可以体会到父母的爱,明白痛苦并不那么可怕,也会学着承担责任,面对自己的痛苦,而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父母无条件的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值得被爱,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有足够的勇气自律,延迟满足感,去面对问题感受痛苦。
所以,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以身作则,学会延迟满足感,言传身教。不要因为怕一时的麻烦,缺乏耐心,放弃对孩子的引导,动不动用”遗弃“来威胁和管束孩子。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再对孩子说,你再怎样怎样,我就不要你了。耐心点,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你发现自己实在无法自律,可能你的根基太薄弱,缺少爱和价值感,那就努力爱自己,认可自己和寻找自我价值。
此次推荐阅读上一篇文章你是否懂得在失去中疗愈自己?
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然而,很多人在问题面前选择了逃避责任。责任感出现问题,有两种表现形式: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
神经官能症:
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责任,给自己带来痛苦。他们常常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等等。
人格失调症:
患者则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归咎于他人,给他人带来痛苦。他们常常说”我不能““我不得不”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
这让我想起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理论。你可以关注自己该关注的,然后影响自己可以影响的。你不能控制老天不变天,但是你可以增加衣服不让自己生病。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上,寻求自己的改变,而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上。
忠于事实
作者把我们对现实的观念比喻成自己绘制的地图,凭借这张地图,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图无误,我们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哪里,怎样到达;如果地图失真,我们将迷失方向。
我们都不是带着地图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需要自己努力绘制地图。对事实认识得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最难的在于,我们要不断的修订自己的地图,甚至重新绘制。逃避事实,就是坚守着过时的地图,把责任“移情”在过去的事情中。
就自己而言,我曾经将自己现在的不安全感归咎于童年时所缺失的爱。现在才领悟到我们已经长大,让自己拥有安全感已经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应该再纠结于过去的经历。面对现状,重努力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才是忠于事实,才能重新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
如何做到忠于事实呢?
首先,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进行不间断地严格地自我反省。就如论语里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事实,用一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生活。也可以说是反省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或者思维模式是否正确,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
其次,这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作者列举的挑战是接受心理治疗,接受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力出现了问题,需要求助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也是忠于事实的一种方式。
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着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既要追求诚实,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既要推迟满足感,又要过好当前的生活。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作者以骑自行车为例,当你骑自行车下坡的时候,如果醉心于享受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舍不得刹车,那面临的就是在拐弯处因为来不及减速而摔倒的风险。
的确,如果你贪恋于甜食,就面临着增重的风险;如果忙于加班工作,就可能无法照顾家庭;如果一心而用,就没办法专注。
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承受痛苦,面对问题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自律,有的却没办法呢?
请参看《少有人走的路》的读后笔记下篇:你真的懂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