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妈妈离去已有9天,爸爸在我家小区附近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一些,甚至能一人出门去菜场买菜了。等我下班回家,厨房里已经放着洗好、切好的菜,我只需开火、下锅,很快一桌菜就能上桌。本该是喜悦的事,可我心里竟是满满的悲伤,要不是妈妈不在了,爸爸今天能在我家吗?
饭桌上,爸爸突然说,现在的人真残忍。我一下子不明其义,再问,原来爸爸的意思是,现在的人一死就被拉去火化,要是在以前万一有人还活过来的呢?爸爸的这个想法,我不是没有过。那天妈妈躺在急诊床上、送殡仪馆的路上,我都无数次幻想妈妈能活过来,甚至火化那天从冷库里抬出来,我都特别注意妈妈的脸部表情有没有变化,可是在爸爸面前我能说什么呢?只能说,姐姐那天已经带医生确认了。
这些天,我虽已上班,但只能做一些应急的工作,或是事务性的工作,那种要静心思考的事都没心思去做,因为一旦静下来要思考问题,就很容易想到妈妈。在妈妈离去前,我从未想到爸爸妈妈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即使有时想到那也是很遥远的事。虽然身边也有遇上其他长辈或是亲朋的离世,都能平静接受,可妈妈的这突然离去,让我一下子真正直接面对死亡,现实与幻觉交织着,其中最纠结的是对妈妈的不舍和担心妈妈怨我们忘她太快,也对自己的生感到无助。人活一生,不过如此而已。在你生时,辛苦为他人服务,在你死后,活着的人很快将你遗忘,因为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也许机缘,在妈妈离去这么多天,我都未在微课群发言,就在昨天,有同学在群里发言,提到死亡话题,我不禁发言,并分享了妈妈离去的简书,得到了很多伙伴们的安慰,同时也引发了应老师关于死亡课题的小灶。
应老师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议题。是最大的“不合我意”。你尝试去抗争死亡、回避死亡,你就不能好好活。反之,你坦然活好每一个当下,分分数数都活得充实圆满。死就死,什么样的死法也都是一份珍贵的体验。死亡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的肉身会溃散,从而提醒我们活好当下。而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到来,才会对当下格外慎重在意。如果你出门,要去取一个贵重的礼物,这一趟路程你会走得多么兴奋与曼妙。死亡是最大的一份礼物,无比珍贵,美仑美奂。要知道我们人生的尽头是死亡,这向死而生的旅程,就是让我们怀着一份好奇与喜悦,去充分经验生之种种。
其实每个人都在向死而生,不怕死,才能好好活。好好活着,珍惜当下每一刻,自然无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