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大学都毕业好几年了,由于工作的原因,确实跟大学同学们的联系也变得少了,更谈不上能够一起聚一聚了,因为都各奔东西了。偶尔回想起来大学里的人和事情,特别的有感触,对大家留有的印象也各有不同,就比如说其中有一位特别有耐心的舍友,因为他总是很有耐心地去给大家讲题、讲操作,还比如说有一位特别随和的舍友,总是笑眯眯的,让人觉得很好相处...当我想起自己以前接触到的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他们留给我的印象。
那么接下来这篇文章就让我们探讨如何处理好社交当中给人的印象。
01 那么我们所说的印象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做“知觉基模”,那么什么叫“知觉基模”呢?意思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使用不同的基模组织我们所得到的印象。
就好比如说,这当中我们最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个人的外貌,这是最直接的内容,所以我们针对一个人的外貌去组织所我们所得到的印象,高矮、胖瘦、美丑...
还比如说,我们根据对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去组织,我对我大学同学的印象组织就是,耐心的、随和的、大方的等等等等。
再比如说我们会根据对方的社会角色来进行组织分类,可能是学生,可能是老师,可能是教官,可能是医生,可能是妻子等等等等。
02 我们所使用的“知觉基模”塑造了我们与人社交的方式
就好比如说,当我在跟我的同学们去请教问题的时候,当我把同学A归类为耐心的,那么我在沟通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比较放松,问的问题也会更加的细致。
可是当我把同学B归类为烦躁的,那么我在沟通的时候就会整个人都比较紧张,然后问的问题讲解内容,尽管第一遍没听懂,只是第二遍却也不太敢问出口了。
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我们的社交对象的印象不同,那么我们采取的社交方式也会是不一样的。
03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社交当中利用好“知觉基模”
当我们清楚的知道了“知觉基模”在社交当中有什么作用之后,那么我们就要来想想看“知觉基模”能够在社交当中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其实,我们可以去思考,在我们与人社交的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热情和我们的耐心用在哪一类的社交对象身上。
就好比如说我,我会觉得印象当中比较有耐心一点的,比较随和然后温和一点的社交对象,我就会对对方也特别的随和,态度也很好。
那么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就知道了,因为换个角度想,大家也肯定对有耐心和随意一点的人会有好感,那么我就会尽量在社交当中去保持这些特质,尽量地去做好一场社交。
综上所述,那么你会对你的社交对象产生的印象如何去归类呢?另外,你想成为社交当中拥有着给人怎么样印象的人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伟业,一个专注解决“摆脱社恐”问题的社交达人。欢迎关注@伟业社交 ,与你分享更多的社交小知识,谢谢。如果你对社交感兴趣,欢迎私信跟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