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请你先仔细地回想一下,在过去你给身边的人提过多少建议?这些建议有多少被人采纳,甚至还获得了感谢?其中又有多少直接被人回绝,你还为此人生怨意?我们是好人,也是好心,同样好言相告,最终为什么自己原以为很棒的建议,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屁”?这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真是让人龇牙咧嘴,痛心不已!
还记得上一次,你给你的朋友推荐一部电影,你对他说:“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感觉非常棒,你有时间也看看!”对方应承着答应说:“好的。”大概一个星期之后你们俩相遇一起,交谈甚欢,就在这是你满怀兴致地问了一句:“上次我和你说的那一部电影,你看了没有,感觉怎么样?”对方回答说:“哦,还没!”气氛一下子就尴尬了!
心理学家说,人类有一种天性,就是喜欢分享。上一次推荐电影不成功,依旧热情不减,这次你要给他人推荐一本你自以为很好的图书。对象依旧是你的好朋友,因为你们关系实在是太好了,你也愿意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东西推荐给他,后来事实证明,你的这位亲爱的朋友,再一次让你失望了。
后来,你希望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积极地向上级领导提建议,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私下里都慷慨激昂、踌躇满志,你提到“这件事或者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应该多做一些什么?”领导对你的激情大加赞赏,很认真地夸了你几句,你误以为自己的报复可以实现,然而结果再一次把你丢到冰窖里,因为你的建议根本没有人在意,换句话说,那就是一个“屁”!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痛定思痛,追问自己为什么?
然而这种做法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我们无辜被冷落,而且还要自己主动承担起责任,反倒应了古人那句古话——
事有不成,反求诸己!
朋友,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成长的机会,试想如果有一天,你所提的建议90%都被人采纳,这其中就会有太多的惊喜。
在我上学的时候,我身边很多亲友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但是我不听,因为我听不进去,尽管他们说的没错;后来我的校长看到我过于调皮,找到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我听进去了,也做到认真学习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讲出来,为什么结果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
需要说明的是,我出生农村,整天没事以大人和长辈姿态对我说话的那些人,他们自己要么是没上过学的,或者就是根本不爱学习的,听到他们毫不负责任地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我当时心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先自己好好学习吧,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等你有足够资本的时候再说这句话吧。校长就不一样了,某重点大学本科生,时常看书写字,每周在国旗下讲话头头是道,让人信服。他让我好好学习,我就听!
这样说,难免会有“狗眼看人低”的嫌疑,事实就是这样——人微而言轻。
在我们的口才社群里有一位伙伴,近几个星期他的表达愈发流利,而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之前他还是说话吞吞吐吐、表达费解,很多小伙伴就很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纷纷虚心向他求教,然后他端坐于微信群中,倾情讲述自己的改变之旅,按照忆苦思甜的思路侃侃而谈,随后还提出了一些口才训练的建议,后来很多小伙伴照他说的去做了,效果很好,纷纷在群里公开致谢。
我在一旁看着,目睹了整个事情的过程,深深感叹——做了再说是最好的建议!
毕业后,我和一位现在的同事一起面试,一起入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我们都是很有想法的人,和其他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一样,报复远大,豪情万丈。
有一次我和朋友几乎同一天先后给领导提了个关于改进公司生产组织机构的建议,建议的内容也基本是一样的,我的做法是到办公室和领导简单提了一下,说明了问题和必要性,领导很赞赏我的做法,告诉我说:“你的建议很棒,容他考虑考虑”。
我的朋友同样也是到了办公室,提出同样的建议,也同样说明了问题以及必要性,不同的是他还具体谈到了实施的步骤,时间和方案,谁来执行,如何评估结果,而且还考虑到了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更加不可思议,他把所有的内容都写了出来,以文件形式交给领导而且排版精美。领导很高兴,当即决定:“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办!”
于是,我们慢慢拉开了差距,他在前面,我在后面尾随,而这一切归根结底两个字——具体!
知道真相了,眼泪也掉下来了:原来,不是别人把我们的建议当作“屁”,而是无知的我们自己把它变成了“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