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三、诗歌鉴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试从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上评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的妙处。

答:诗人在这里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现出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情怀。

(2)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

答:“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车子在拥堵的路上缓缓前进,又一次路过“杜甫草堂”忽然又想起他写的那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
    流年_9df3阅读 346评论 2 2
  • 文|零露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后世称“诗圣”。他的诗同好友李白浪漫豪放风格有所不同,他的诗多反映现实中寻常白姓的生...
    零露_清扬婉兮阅读 1,938评论 6 7
  • 春望 杜甫 国[1]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2]花溅泪[3],恨别[4]鸟惊心[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古诗新读阅读 968评论 0 1
  •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你的社会高哥阅读 318评论 0 0
  • 一幅成品+一幅半成品 耗时共10小时 颈椎疼爆了 求解:如何杜绝画画颈椎疼的毛病?? ps: 半成品那幅 真不知如...
    flowla阅读 183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