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三天的报考终于有眉目了,这真是一个折磨人的事儿。
以前很少有孩子喜欢考师范类的学校,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要报考师范类学校,在有些人看来,认为师范院校火起来了。
我们这两天一直在挑选心仪的师范类院校,结果发现这些学校大部分分数还真的不低。
一线城市的根本不能看,新一线城市的师范类学校针对本省要么不招生,要么分数基本超过一本线,所以对于只能选择二本的学生来说,真的成为一道坎。
这次报考,我感觉人脉真的很重要。因为孩子的分数距离一本线差10分,第一天,我们就只在二批A段中挑选,结果发现很多二本的师范类学校招生计划中就没几个师范类专业,多数都是工科专业。
后来,我跟一个女儿是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朋友聊天,才知道,原来本省二本的师范类学校都放在了一批A段。
如果没有这次聊天,我们选择的方向始终就是错的,几天下来也是白费功夫。不报考还真的不知道,以前也没注意这个问题。
还有,当我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咨询了一个常年给别人报考的朋友,才知道报考的时候,尤其对于分数不高的孩子,线差是很重要的。
今年的报考指南书很人文,把2018-2019三年来各学校录取的最高分、最高分次位;最低分、最低分位次,线差以及各种平均值都给列出来了,考生可以直接参考,就不需要自己动笔算了。
我们根据分数、位次、线差等选择了一些学校后跟班主任沟通的时候,班主任的话像泼了一盆凉水一样。
他说:“你非得报师范院校吗?现在师范院校多火啊,那两所学校你肯定考不上,你真是毁我三观。如果你非得报师范院校的话,就报某某学校吧,那些肯定能考上......”
当我在旁边听到孩子班主任对她说的话的时候,我真是感觉到这个班主任的耐心已经荡然无存了。原本是想获得他的帮助的,结果听了他的话,很打击。
我俩选了两天的结果被他否定了,而且否定得一塌糊涂。我们重新看招生简章,发现怎么看怎么觉得报的没有问题。
不过老师撂下电话之前说,再查查看,在给回话。可是孩子等了很久,也接不到老师电话。我让她再给老师打电话问问,看老师查完后的结果,是否还坚持自己的观点。
结果孩子打电话时,老师竟然说忘记她的事儿了,还没查,说等会儿查完再说。于是我让孩子跟老师说给他发查完的截图,让老师说帮忙看看。老师答应得很好,结果我们就再也没有等到老师的回信。
在报考阶段,班主任很忙,我觉得可以理解。但这种对待急需帮助的学生的态度,我实在是觉得不怎么样。一而再地忘记自己的许诺,还语言打击学生。
就在他问出“你非得报师范类学院吗?”这句话的时候,我侄女有点动摇了,她说:“难道我就想当个老师都这么难吗?那我看看我还能干什么吧?”然后又开始翻书找。
老师说的话在学生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实际上老师已经不记得谁是谁,具体的情况更是比较模糊,所以他给出的建议真的不值得参考。
经过这次报考,我发现不能依靠某一个人,每一个人掌握的材料都是片面的,还应该集中多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