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这么一个画面:一个少年正坐在凳子上看电视,某处情节让他非常高兴,于是说道:“哈哈哈,你看,这个人可真有意思,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然而少年欢快的声音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回应,少年茫然的环顾四周,才突然记起来:噢,这里本来就只我一个人。
我记得那时候大约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父母忙于生计,整天早出晚归,我甚至和他们说上话的时间都没有。
而同村的伙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记得和他们闹掰了。以前还经常来我家看电视,但在那个暑期,整整60多天里,都未曾找过我,而我也始终没有勇气去找他们。
//02//
我大四那年入的伍,两年后来回到学校继续读大四。因为那时候认为,如果毕业后再去参军,那么退伍时就会直接步入社会,但军队的生活相对封闭,我很容易和社会脱节,不容易找到工作。
所以就想着留一年作为缓冲,这样还能在学校参加校招。
但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两年后当我再次回到学校时,早已物是人非——我所认识的人,我所依赖的圈子,都通通的消失不见。
从宿舍,到同学,再到老师,乃至整个校园,对我来说都是一片陌生的环境。而这与我刚来大学时还不同,至少那时候每一个人都是陌生的,都在彼此碰触,很容易找到圈子和伙伴。
但现在,我更像是一个外来侵入者,在打破一个已经建好的生态圈——我似乎被孤立了起来。
当然这种孤立更多的来自于自己,毕竟对于一个外来者来说,如果想要融入现有的圈子,最起码也得主动积极一点。
然而我却一直独来独往,就连同宿舍的人,除非必要我几乎都不会说话,整个一年下来,除了跟寝室长说过几句话,其他人连我的声音都没有听过。
但也正因为没有任何的社交需要,所以我自己能够掌控的时间就更多。跑步,看书,写小说,生活反而更加充实了起来。
//03//
这两种状态都是一个人处在独立的时空之中,但这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处境。
前者我解读为孤独,它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是一个人想要和跟其他人建立内在联系而始终得不到。
后者是一种独处,它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状态,是一个人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空。
我想或许孤独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是一个人天生就带有的情绪。所
以年少时期的我,即便拥有大量的时光,只会感受到情绪上的失落,而不懂得如何利用。
而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个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之前就获得了这种能力,所以我能够时常感受到独处的乐趣。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