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1. 我带孩子到外婆家,宝宝早上咳嗽,我心里很难受,我觉得是我给宝宝传染的,我没带好孩子,我没办法给孩子奶奶交代。我难过的不是宝宝咳嗽本身,而是别人对我的评价。此刻,我烦躁情绪上身,而外婆马上搜索小儿推拿止咳的方法,宝宝安安静静的和奶奶一起看。事实上,我的这种难过和烦躁宝宝看到眼里,对宝宝的影响很不好。我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如此在意别人,而不是事件本身。
2. 事实上,对宝宝发脾气或不耐烦,通常是因为自己对生活不可控。而宝宝又额外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往往宝宝想出门时,我自己才喝水上厕所,让宝宝苦等。我把宝宝带回家后,发现忘带她的药,奶奶说该提前放包里,我又以宝宝哭闹为理由进行反驳。宝宝会觉得妈妈是一个指望不上的人,不是她的坚强后盾,这也会造成她的不安全感,与陪伴时长无关。
3. 生活的复杂程度在逐渐增加,心智与行为方式没有随之改进,就会应付不来。生活和工作处理好的人,一定是头脑清醒,辨明轻重,事先安排,未雨稠缪的。懒得去想眼前的事,一味去追寻不着边际的远方,那就乱了主次。比如,我今天中午带宝宝回家后,应该首先查一下班车时间,及早做准备。而不是沉浸在宝宝咳嗽自己难过的状态中,去查小儿推拿手法。这样我就可以赶上13:20的校车,不必让三轮车师傅在校车后追逐一两公里而无果,自己最终也不必花三十多元拼车去新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