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回想走过的一年半“名师+”的路程,仿若昨天。几许艰辛化作深深的记忆,留在人生的天空。虽然已过半百,依然喜欢这样的探索,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走在追梦路上。
现根据教育局安排,将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团队基本情况
宋朝辉“名师+”团队成员有18人,其中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由之前的9人增加到现在12人,团队教师覆盖长安区13所中学,其中11所为边远、薄弱学校。
二、培训情况
1.进行了两次微型课培训。这个培训契合了教师的需求。2021年3月邀请教研室王海凤老师,10月份我又给团队教师进行了微型课培训。经过这两次微型课培训,团队教师了解了微型课的特点,知道微型课如何上。在长安区能手、学带比赛中,3位教师参加,全部通过。
2.进行了《活动•探究如何上》的培训。2021年11月份,结合统编教材中“活动•探究”单元教师盲区的现状,我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给教师做了线上培训。
3.进行了《如何录制微课》的培训。2021年12月,进行了此项培训,并要求教师通过实践录制微课。团队16名教师顺利参加市级第六届微课单节课大赛活动,长安区第三初级中学制作了系列微课《诗词中的意象之植物篇》。
三、送教下乡活动
上半学期举行了两次送教下乡活动,分别为4月、5月。送教地点为第十一中、泉子头初级中学、引镇初级中学。送教活动与王娟利、姜桢三方联动,得到送教学校高度重视与认可。
下半学期已经安排了送教活动,已经完成磨课、研课任务。由于疫情原因,可能会延迟。
四、文本解读、单元解读活动
上半年主要进行了同课文本解读,题目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承天寺夜游》。教师都能根据对文本理解,多方位进行了解读。这项活动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下半年主要进行单元解读,共活动五次,均为线上分享、研讨。 九月份宋朝辉、张向上,十月份郗锦花,十一月份白红英,十二月份安红涛,均已完成。
五、教科研工作
1.课题研究工作。2021年1月开始进行省级规划课题《通过初中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研究工作,本课题以共同体成员为核心。现在已经进行了理论学习,问卷调查,古诗文教学设计、心得体会交流等教师层面的活动,引导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学生中开展了诗歌唱起来、古诗文经典诵读、硬笔书法默写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鼓励团队教师参加各级成果征集活动。共同体成员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教育教学在成果征集中,都积极参与,共有20多篇获奖。
3.研究成为一种习惯。共同体微信群,时不时有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在一起线上研究。有好的资源,在群里分享。 “三个课堂”建设如何开展,如何进行有效设计?语文课后服务工作的内容、方向如何设计?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这样的研究气氛非常好。
六、读书心得、教学设计、美文分享
1. 这三项活动一般利用假期完成。开学后进行线上分享。共同体教师都能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分享活动。
2.读书心得活动进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分享形式,提高了共同体教师阅读的兴趣。
3.鼓励教师撰写美文。共同体成员已经完成《住在西湖的美好里》《诗词里的长安》赏析活动,现在正在进行古典诗词创作活动。鼓励教师用写作给人生着色,提升语文教师的诗词教学素养,在写作中体会语文的美好,让人生丰盈。安红涛、刘亚平、白红英、肖娜老师已经成为爱写作的语文老师。
七、利用简书公众号,分享成果
利用简书公众号,宣传教师学习成果,提升影响力。公众号截止今天已经制作268期。以后将继续利用公众号,做好宣传工作,鼓励教师阅读、写作,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
每一条路会因为选择而着上不同的色彩。这个团队,因为语文集结,一起追梦,一定也会因为语文变得更加向上、更加多姿多彩。
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