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概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每天早上睡醒之前总会做一些光怪陆离的梦,它们让我从现实里抽离,梦到那些消失在生活里,却存在于记忆里的人事物,只是有的梦我记得,而有的不记得。
我春节放假在家,看了好几本大部头,而冯唐的《北京三部曲》仿佛是我梦境在现实里的重现,那些青春的隐痛,说不清道不明的往事,想要忘记却忽然想起的回忆,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又被记起。
最怕流氓有文化
有一句俗话,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
流氓好像在大众看来不是什么值得尊敬,值得赞扬,值得大书特书的对象,而在这本《北京三部曲》第一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出现了很多次。
冯唐认为,流氓是一种爱好或生活方式,仿佛写诗或画水粉画,只要心不老,流氓总是可以当的,即使老到连调戏妇女的兴趣都没有了,还可以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书中主人公的性启蒙老师,人生导师就是这样一个老流氓孔建国,我们对于性的讳莫如深,不管是父母也好,学校也好,我们本人也好,青春期对于性的冲动,对于异性的冲动,都被压抑着,都被掩盖着,好像都是这样长大的,大家以为不去说、不去听、不去看,就不存在了。蠢蠢欲动的少年们,有的人能好好长大,有的人就被引上歧途。
所以我们无法说,这究竟是一件可笑的事,还是可悲的事情。老流氓们没有答案,答案我们只能自己摸索。
关于初恋的解法
如果从小长到大是个电子游戏,游戏里有好些凶险的大关卡,最早是如何应对父母、如何和兄弟姐妹相处、如何和发小一块儿玩耍,然后是如何对付摆在你面前的像朱裳这样天生狐媚的姑娘、如何对付浑蛋的教导主任和白痴的数学老师,然后是每个人都有的老板和老婆,然后是整日呼啸的小孩、父母的老去。面对朱裳这个题目,我们没有一个男生答对了。有些人给自己一个借口,反正也试过了,有些人索性忘记了,有些人找个眉眼类似的,反正没人知道正确答案,所有人都在游戏里过了关,可能编游戏的人是个逻辑不清的人吧,很少较真。
从小到大,总会遇见一个你喜欢的人。
TA是你提都不能提的名字,说都不能说的秘密,解也解不开的谜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有的人执着,有的人不,有的人找到类似的,有人忘了。
作为三部曲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的主人公秋水的选择,好像是他没有去做选择,也更像我们大多数人最后的选择,它并不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选择,更多像是被命运推着走,被时间的水流裹挟着,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而成长这个游戏,你通关了吗?
你把你的答案好好记着,到老了有孩子就讲给孩子听,没孩子就写给自己看吧。
关于成长的方式
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秋水的成长从什么都不懂、到懵懂、再到似乎什么都懂,但其实还是不够懂。
本来想靠看书来消磨时间,却带出来心中那些隐隐作痛的肿胀,关于成长的岁月,青春的时光,好像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却又仿佛就在昨天,在那些锣鼓喧天的日子里,在那个莺歌燕舞的春天,阳光灿烂的夏天,天朗气清的秋天,呵气成冰的冬天。
在那个别人看起来我们都无忧无虑,其实我们却心事重重的,故作深沉、做作又矫情的时间。
所有人都是这样长大的,毫无例外。
人生的意义是否真的存在?
书里也没有答案。
它连成长的答案也没有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找,而你呢?
是靠遗忘长大的,还是靠真的明白了长大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