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自己养活自己,也有很好的朋友知己,为什么还要谈恋爱?

image

“我天天去给她念信,

我害怕我在她眼里,

真的就只是个念信的了。”

“你当初的目的

不就是为了在她身边照顾吗?

你好好想想吧。”

——严歌苓《陆犯焉识》

以前经常会想,人为什么要恋爱?

能够养活自己的男男女女数不胜数,且大部分人也不需要伴侣给予经济上或工作上的帮助。

大家可能都有很好的朋友知己,在某一种程度上讲,很多人可能不必通过恋爱的方式去追寻所谓的异性灵魂伴侣。

因为恋爱听上去固然十分美好,但事实上七八成的人都是在纠结、猜忌、痛苦中度过,甚至可能还会有一二成的人,在恋爱的过程中异常无助。

有人说,我也不愿意感情生活乱七八糟啊,可喜欢啊爱啊这些东西,没法控制。虽然什么荷尔蒙多巴胺的解释说法很莫名其妙,但有的人你遇上了****,的确会让你情不自禁。

越抑制,越汹涌。

image

情不自禁之后,更多人得到的是“不快乐”

所以,除了结婚孕育后代的理由(在21世纪已经大幅度减少),有很多人都困扰过:

为什么要谈恋爱?

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对于恋爱,有这么一个看法:

人在成年早期,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这个阶段是发展出具有爱的能力和会工作的人。

此时,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培养出爱的品质。

一个人对自己有确定的同一感才敢跟他人建立爱情关系。具有坚定的自我意识的人,才能与他建立起亲密关系。

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意味着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具有牺牲精神。牺牲精神需要很大的自我确定感,对自己不敢确定的人是没有能力给与他人爱或感情的。

如果在这个阶段中,个人具有了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那他就会形成爱的品质。

“爱是一种抑制不同机能遗传性的对立而永远相互献身。”

所以,学会如何去爱,是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发展健全真我的关键。

许多人很幸运的在茫茫人海里遇到一个人,一眼万年,啊,原来你也在这里。

可很多情况下,最后却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那个结局,为什么?

image

原因或许有三种:

。发现眼前人并不是心中想象的那个完美爱人;

。沟通过程中都只顾自说自话,没有倾听对方的声音;

。自己本身就有心理创伤。

徐志摩曾经对林徽因有过热烈追求,两人虽然谈了一段恋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拒绝了徐志摩而嫁给了梁思成。

后来,林徽因对儿子梁从诫谈起她之所以拒绝的原因:**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我们常常看不清爱情的真相,总是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相爱,而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只是爱情的初级阶段而已。

因为我们无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总是把幸福寄托在找到一个正确的人,而从不反思自己的真正需要。

感情也不只是上天的恩赐,冥冥中的遇见,其实更多的是人为的努力。

image

怎样才能获得真爱?

。正确认识眼前人,每一个恋爱对象都是一堂课,试着向对方学习而不是改造对方。

。重视对方的心理需求,认真倾听对方的心声。

。把着眼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会自省,修正自己内心的创伤。

以前,物质很匮乏,所以爱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对方的物质需求。但现在,物质需要已经不再那么迫切,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所以,我们应该进化我们爱的方式,重视爱人(或其他你爱的人)的心理需求。

image

请记住不要再拿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对方,多了解对方向你表达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妄自评价或提出建议。

因为任何的评价、建议都阻断了传递感受的通道。

恋爱中男生与女生先天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一段感情中,要善于沟通,认真倾听对方的心声,有效地处理双方差异与冲突。用健康和真诚的方式彼此沟通,懂得彼此珍惜,接纳自己,也允许别人做自己。

image

爱不仅是情人节的玫瑰,

也不只是每日的相守,

更是守望的美丽,

与对彼此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

爱不是归宿,

是救赎。

image

*参考书目: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艾里克森

《为何爱会伤人》-武志红

一人予|编辑
予是说|公众号
Internet|图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