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例行的读《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第五章和第六章:重新会员化和观众、见证的部分。读完之后的分享其实是最有收获的,每一次大家分享的过程都是一次交叉学习的过程。“三人行必有我师”,认真听大家平时的做法和故事有种把书读透了的感觉。
今晚最让我触动的是*老师分享自己陪伴毕业班儿子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各种不容易。一位老师妈妈和妈妈老师其实有时候真的会比很多父母要多一些焦虑。尤其是当孩子在临近中考前还不愿意学习,无论如何父母都是很抓狂的,她能帮孩子从两个月完全不愿意学做到最后成绩变成班级前十名,还是充满了智慧的。
在她的分享,我学会了几点:
1.学会等待,放下考试的期待。学习不是最快的捷径,拥有健康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2.学会运用善意的谎言,不断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陪伴者。即使被物理老师要求不需要在这里上课了(因为状态太差了)的时候,妈妈仍然没有放弃儿子,而是善意的说“因为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所以老师觉得你不学习很可惜才找的家长”等等的话,让孩子仍然有信心去学习。
3.接纳孩子现有的状态:回家不刷题,只是看手机,马上要中考了还要看足球赛。回家不批判孩子,允许他去做自己喜欢而父母可能认为不能做的事,希望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能量状态。
这些内容与叙事理念有什么关联呢?我想归纳一下:首先,我们是否能成为孩子生命俱乐部里面的重要会员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成为他的重要会员,就无法见证到他的成长,也没有办法让他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同。我很佩服这个妈妈的觉察和及时的调整自己,能让孩子首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理老师,所以物理学科成绩的进步对他影响很大,逐渐让孩子有了自信。
第二,这位妈妈还发现到同学对他的影响,允许孩子与其他孩子沟通交流,从其他孩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数学学科是不错的,给到孩子自信和力量。同伴是他重新会员中的一员。这个很重要。初高中的孩子,同伴的一句话胜过父母很多句话。
第三,用孩子过去某个充满力量时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做对话,让两个时间点的自己相连接,进而成为面对困境的资源。
其实在今天的讨论中我还听到的是大家通过分享成长故事的过程中去寻找孩子们的支线故事,在同伴的影响下不断去丰厚孩子们的美好故事而不是问题故事,慢慢建立孩子正向的自我认同。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实在找不到他的支线故事,高中的孩子怎么去找?我想说的是有时候自己找不到,可以借助家族中有威信的人的力量来帮忙找,而且还要当着大家的面去表扬,为他赋能;找不到,还可以去创造平台和机会让他做感兴趣的事情,让他的能量一点点的提升,学会用魔幻的双眼去看见,而不是总是用学习或者成绩来评判他,给到他积极的认可与鼓励。
陪娃的路上是一路辛苦着甜蜜着,当我们能以学习为舟,努力为桨的时候,我们就能和孩子一起共同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