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网络初期七期 平瑞青 坚持分享第159天(2018.2.04日)周日
父母对孩子说的话以及说话的方式、态度等,都会不断的输入孩子的潜意识,进而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以及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比如,当妈妈在打电话的时候,孩子在旁边大吵大闹,妈妈的不同反应会说出不同的话,同时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一个妈妈可能会大声的指责孩子:"别吵了,烦死了!” 而第二个妈妈则可能会说:"我正在打电话,请你保持安静。" 孩子从第一个妈妈的语言中会学会用指责、命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能从第二个妈妈的语言当中学会遵守规则:别人打电话的时候要保持安静。此外,孩子在第一个妈妈的语言中会感受到妈妈的不耐烦和生气,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惹妈妈生气,从而产生自卑、自责的情绪;而孩子在第二个妈妈的语言中能感受到尊重,他会在保持安静的同时,为自己能够和妈妈合作而感到自豪。
可以说,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的家教。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说什么,怎么说,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我的身份认定以及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而这些都将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因素。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早的权威和榜样,他们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行为和态度来形成自己的品行。
尤其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当他们刚刚开始学说话,走路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他们通过观察、模仿父母来学习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比如,当妈妈接受别人的帮助说“谢谢”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模仿“谢谢”这个词语,并在下次别人帮助他的时候使用。
此外,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个性以及自我身份认定影响更大,也更为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交流来完成的。同时,由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形象,孩子会下意识的觉得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孩子总是会无条件的承认和接受父母对他们的评价,而不会分析判断这些语言的正确性。
一个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积极、正面评价的孩子,他的自我身份认定会越来越高,同时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而一个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消极负面评价的孩子,他的自我身份认定会越来越低,同时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和世界相处。
2岁的孩子,第一次拿起画笔,画了人生的第一幅画。当他兴奋地把画拿给妈妈看的时候,妈妈们的不同回答和态度可能会成就孩子的未来,也可能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第一个妈妈扫了一眼画,轻描淡写的应付了一句:“画的还行,继续画吧。" 孩子的信心和热情会大受打击。他很有可能因此觉得自己“画不好"而不再拿起画笔。如果妈妈经常用这种语言和态度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孩子长大之后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绩,而不懂得欣赏和肯定。
第二个妈妈认真的看了画之后,对孩子说:“你画的是花吗?不太像呢?这里是不是应该有两片叶子?“然后,孩子拿起画笔加上了叶子。从此之后,孩子在画画时就会以“像不像"为标准。同时,他在长大之后,对待别人的成绩也会认真的挑出各种毛病,而不懂得肯定。
第三个妈妈仔细看了画之后,欣喜地对孩子说:“宝贝,你真棒!虽然我不知道你画的是什么,但是妈妈相信那一定是我看不到的只属于你的美丽世界。"孩子高兴且自豪地点点头,拿起画笔又画了第二幅画。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画家,因为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世界。而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会以同样的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每一份成绩。
由此可见,父母随意的一句话和态度,在孩子那里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催眠暗示的作用。当然,如果这句话是其他人说的,也许对孩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除非这个孩子天生比较敏感。关键在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语言,绝不能任意而为。可能你不经意的一句话能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此外,父母不要以为只要注意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就可以了。语言不仅包括“说什么",还包括“怎么说",其中涉及说话的态度、语气、语调、手势、表情等。而且父母不仅要在和孩子的亲子沟通中注意语言,还要注意和家人、朋友、同事等沟通中的语言,这些都有可能会被孩子关注、模仿。总之,父母从有了孩子那一刻起,就应该为自己的语言设定一个规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