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对于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
“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文字不能保证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形成一个语境,让人们可以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柯勒律治关于“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诗句,也许很能代表这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儿有用的信息。”
“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时,它就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作用。”
“电视广告把企业从生产有价值的产品引向了设法使消费者感觉产品有价值,这意味着企业的业务已经成为一种伪疗法,消费者成了信赖心理表演疗法的病人。”
从印刷术讲起再到电视业蓬勃发展,作者进而论述了政治、宗教、教育等领域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政治方面,过去美国语句精妙严谨的演讲与辩论在解释政治观点获得民众支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如今竞选者则更重视“形象政治”:谨慎的甚至聘请形象设计师为他设计一个能够深入人心的形象,政客开始把自己当做娱乐素材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
就蒙蔽性这一点来说觉得这本书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当下每个人一天能接收到的信息量太大,能分配到每个上的注意力有限,没有办法深入的去关注了解。就像作者对“好…现在”的批评一样,旧信息往往没得到充分消化,就被新信息打断,旧日信息连贯性被削弱,哪怕之后再也相关的后续出来也无法再引起什么大的波澜了,更何况不连续也会影响受众的判断力。这点很好论证,看看社交媒体上沉沉浮浮的各种新闻就知道了。不同与奥威尔式的是信息淹没,而丧失思考能力,尤其是被无用信息,通常是刺激的娱乐新闻,如果发生了什么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也许就能猜猜下一个被挂上热搜的是哪位明星了。
总体通读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准确来说是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在如今互联网世界汪洋如海的信息中,主动去获取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碎片化,无逻辑,无体系的信息。枪炮的发明使奴隶和贵族得以在战场上平等对峙;印刷术为各阶层的人们打开同样的信息之门,邮差把知识一视同仁地送到茅屋和宫殿前。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别的不说,信息鉴别和独立思考永远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