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写作习惯,每个人都不一样。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
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
有人说一个作家要多产,
就要保持均衡的工作,
从而有一种大致稳定的写作数量。
这样的例子可能有。
但这种“均衡”的工作方式我还是有些不太理解。
有人进一步举例,
指出某位作家可以每天坚持写三千字,
不间断地写下来,
所以才会有那样大的写作量。
这个说法是值得怀疑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作家可以不间断地每天写三千字,
一直地写下去,
写几十年。
那样的话,
算起来他一生的写作量也太巨大了。
如果真的会有这么一个作家,
那也只能是一个相当平庸的作家。
文学创作与电影电视不一样。
电影和电视的完成不是一个人,
而是好多人,
有编剧、演员、导演、音乐、摄像……
这些综合的创造力量加在一起。
这也是艺术,
但严格来说它只是运用艺术手段完成的一件文化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必须是个体生命的创造,
仅仅是“这一个”生命的创造,
而这种创造不会与其他任何生命达成妥协,
不寻找任何表达上的平均值和最大公约数。
所以它才会是不可重复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
贰
把话题引到这儿,
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艺术和个体生命的关系。
这里的关键词是“生命”,
就是说,
既然写作是生命在那一刻的独特创造,
又怎么可能每天按部就班来上三千字呢?
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也许不是职业作家,
而是一个正常生活着的人,
他在生命的感动时刻需要不可遏止的一种表达……
有的作家说自己是一个职业写作者,
每天吃了饭就坐下来写作,每天要写多少字。
这样的作家是有的,
但这个作家的全部创作里面,
会有一部分不属于文学,
而只属于职业化的劳动成果。
这其中会有好一点儿的,
也会有平庸的、需要剔除的。
叁
一个生命的感动、感慨、倾诉的强烈欲望,
即所谓的灵感,
不可能适时而至,
不可能像一部机器那样,
到了时间一按开关就运转起来。
没有那么简单和机械。
文学写作要源于个体生命的感动,
要依赖生命的特殊状态,
极为愤怒、极为忧郁、极为欣悦和亢奋……
在这个时候,他才有可能写得好。
所以,作家不会每天去写三千字,
而是到了不得不写的时候才坐下来倾吐。
还有,作品写作的中间一定要有隔断,
就是说,作家是难以连续进行工作的。
如果写得过于顺利了,
那反倒需要警惕,
因为他过分运用了自己的意识,
而文学创作有时候是要迷进去的,
要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你许多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些段落,
而且会惊愕于自己的“超水平发挥”,
当你离开了创作状态,
你对自己的表达常常会感到惊讶,
那一刻为什么会写成这样?
连你自己都不理解了。
肆
怎么才能进入这样的“状态”?
当然只能依靠刻苦的工作,
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它的光顾。
你必然会常常琢磨要写的东西,
要伏案。
但你并非总是不间断地写下去。
因为你在写的时候,
意识一定要控制你,
它会将你个人没有察觉的许多东西给压抑住。
所以我们总是强调间隔:
停止、隔断,
以便让潜意识在身体内部活跃起来。
这样隔了一段时间,
当你再次拾起笔来的时候,
会有很多原先根本没有想过的人物和情节,
甚至是绝妙的语言和意绪涌上笔端。
人的艺术思维有一个自我痊愈的能力。
我们平常想问题有很多残缺,
这儿有问题、那儿有伤疤。
那就让我们停下来,
想不明白可以不想,
留着它,
因为说不定隔一段时间它会自己解决。
这是生命的奥秘:
它会自我痊愈,自我整理和自我修复。
我们不能过于勤奋,
总是写啊想啊,
这样就把自己逼入了平庸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