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遇着下雨天总是无比的忧愁。不是苦于没有伞,而是因为没有雨鞋。如此一来,10元一双的橡胶底小白鞋就此“泡了水”,黑灰色的雨渍像袖珍版的水墨画,在白色鞋面蔓延开。以上,是我儿时对雨的最初认识:糟蹋了我体面的小白鞋。
上学后,无论是冬有严寒、夏有酷暑,亦或风雨交加,都无法阻止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推行。唯有的,只是每学期的秋游、春游。遇上了下雨天,真是糟了罪、受了难,间接性的沦为“难产”。以上,是我学生时代对雨的第二阶段认识:学习已很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
工作后,遇上了一家较为人道的公司,没有白加黑,也没有5+2,每周五便是周末HIFI生活的序曲。偏偏有那么一个月,也偏偏有那些连续的几周,逢周末,便开始风雨潇潇亦或大雨滂沱。家中的宠物狗,斜靠门栏、坐在地。我背倚床靠、就着床。自己就是一只孤独的狗。一双人眼、一双狗眼,望窗听雨。以上,是我遇见你之前,对雨的第三阶段认识:工作没有让我变成加班狗,而雨天却把我塑造成了孤独的狗。
遇见你之后,从此雨在我的世界里,由阴转阳、从副(负)转正。
——和你的相识,不是在雨天。真好,相识没有悲悲戚戚的氛围,也没有雨淋水溅的尴尬。干干爽爽的看完一场略为尴尬的电影,原来,雨水可以化解尴尬,而人才是制造尴尬的机器。相恋后,谈恋爱远比上学还努力,刮的风、下的雨都被乐观的看成杨柳风、毛毛雨。一切无法阻挡,我也势不可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年(2017)的6月10日,周六,你的生日。整个城市的声音只剩下哗啦啦,哗啦啦的雨声盖过了一切。和你约好了晚上的见面,心里盘算着如何在倾盆大雨的袭击下带着礼物、取着蛋糕、提前出现在你面前。只记得,雨狂泻,惊得的哥打了双跳;闪电狂,印得挡风玻璃发亮;女司机颤悠悠的开着车,开向了她心里的坐标点。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更主要是人的原因,当天晚上不欢而散。好在,因为你,让我第一次在雨天,有过一次奋不顾身。
最后一次认真的见到你,也是一个雨天。小雨、中雨夹杂,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气氛还算好,送我回家的途中路过滨江,两人下车、手执着伞,雨中漫步。登上木质观景台,眼前平静的江水和雨水连成一片,似一片灰蒙蒙的巨大帷幕涨入眼眸,有些压抑,又有些触手可及的梦幻。从背后拥你入怀,好像拥抱了整个世界。我想,此感、此语也只有真正爱过的人才能体会把。不谈江山,不畏流言。我只要你。好在,有你,让我第一次对爱奋不顾身。
如今,雨不再下了,下的少了,我们却不再见面。今天入伏,知了适时登场,暑气熏蒸,把我对你强压的思念,蒸出了我的身体,蒸出了伶俐琐碎的画面。以上,是我离开你后对雨的第四阶段认识:想起雨,就想起你。
愿我的余生,不只是在雨中想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