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这个不起眼却又敏感的字眼儿,是每个人扯不断、分不开的一种情;“乡音”,是无论走到哪儿都听不厌的声音;“乡情”,是你来我往的难以割舍。现如今,我们各自奔走于大城市之中,似蜉蝣于海,更多时候是明明对家乡有那种情怀的无奈。
儿时的故乡,好像都是由蓝天、白云、小河、鱼儿……组成,而锦上添花的是她的四季多彩绚丽,还有对她浓厚淳朴感情的流露。我喜欢故乡的夏,放学后立刻做老师的作业,吃过晚饭,我们一群小伙伴总是像脱缰了的野马,由屯东头儿跑到屯西头儿,大多的游戏就是捉迷藏、掩鸭蛋(其实就是丢手帕的方言)下五珠……那是一种无忧无虑、不折不扣的快乐。而这些记忆中的安谧温馨,却总让我恋恋不舍,情有独钟。可能就是这种纯朴催着我每次都不知疲倦的想家,回家。
转眼间我们都长大了,似水流年的同时,不用单看我们脸上的稚嫩褪去,父母脸上的皱纹更加让我觉得对家乡的牵挂,是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小时候跟着奶奶长大,记忆中的我总是光着脚丫跟着奶奶后面去河边洗衣服,说好的洗衣服却变成了我只顾着玩泡泡,奶奶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如今,我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高中以后,只有每年的寒暑假能回家陪陪她,短暂的相聚,让她脸上再次如我小时候看到的堆满笑意的样子。又是小半年不见,奶奶又让我思念难抑,“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道出了多少游子的满腹心事。
家门前有座大山,我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它显现出来的是深沉莫测,从春夏到秋冬,颜色由浅变深,我会一直对着它发呆。在我眼中,一年四季,它是神秘的。虽然不断变换着穿戴,却从不布置假景,向我展示生命的真实,让我愉快地感受着它的春天的年轻,夏天的旺盛,秋天的金黄,冬天的安静。
家乡的晚上真美,记忆中的儿时,它像一幅水墨画。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夜幕上划开一道道口子。大人小孩坐在庭院的大树下的石板上乘凉,老人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讲着鬼故事,越听越害怕,吓得我 直往人堆里钻,忽然觉得周围阴森森的,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好像故意渲染氛围,我“哇”的叫一声,捂着眼睛不敢看四周,仿佛鬼故事中的主角欲将我从人堆里拉走。
在故乡的那段日子,好像每天都是快乐的钱,快乐到每个日子都是可以抚摸到的。比如去年栽的树,今年就可以吃到果子了,地里的麦子和水稻都摇晃着芬芳。而那些朴实的故乡人,他们的脸上永远写着亲切与热情,永远没有喧嚣世界中的客套,有的只是温馨和融洽,而我们难以割舍的,不就是这份浓浓的乡情吗?夹杂在斑驳回忆里的,还有故乡时有的打招呼充满海蛎子味儿的大连话:你歹饭了吗?穿过故乡岁月的痕迹,沉淀下来的,除了家乡那些景色剪影之外,还有反复游走于模糊与清晰之间的往事,心如故土,而那些往事正是在心中那块肥土里演绎着它自己的精彩,逐渐升华。
当岁月河流远去的时候,你沉淀下来了,犹如在水底的鹅卵石,静静的躺在那儿,无意中碰到它,那些与故乡有关的往事就像岩浆般不断的翻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