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曾充满理想,伴随着努力与奋斗的汗水,一路挥洒,可为何后来山重水复,折戟沉沙,意兴阑珊呢?
假如在职场屡战屡败,谁又能保证始终精神昂扬、矢志不渝呢?杜拉拉的职场故事异常励志,可祥子的奋斗历程,为何少人称许呢?
今天向你推荐的书,是《骆驼祥子》。
01
《骆驼祥子》在“豆瓣读书”评分,高达9.0。作为被推荐的必读名著之一,普及到初中学生,几乎人手一本,阅读者之众,可以想见。
不过,持有此书者是不是全部读完,是不是喜欢此书,还是个未知之数。
应该说,此书不难读,语言倾向于口语化,不像《三国演义》那样诘屈聱牙,故事也不曲折,“三起三落”四字足以概括,不像东野圭吾的书那样烧脑,描写的内容尽管底层,尽管灰暗,但也不像《水浒》那样黑暗与血腥。
作者老舍,著名的幽默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而以该书作为他的成名作。
你也许会问:该书哪里幽默了?是啊,祥子每天在理想的路途中冲杀,被奴役了,被挖坑了,每天苦哈哈的,哪里有什么幽默呢?
的确,不像老舍其他作品,这书不以幽默著称。因为它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通过描述拉洋车的底层者的生活反映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旧社会敲响了丧钟。
可在具体的描写里,也蕴含着幽默风趣的内容。
如祥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车,高兴得屁颠屁颠的,迸发出最大的想象力:如此拉车下去不得了啊,“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二辆,———,他也可以开厂子了!”可是在下一章他的车就没了,被军队抢了,他被拉去做壮丁了。
这使人想起什么故事来吗?
一个穷汉,偶然捡到一个鸡蛋,激动得对他老婆说,从此以后就啥也不愁了:拿着鸡蛋借邻人的鸡孵小鸡,等小鸡变母鸡,母鸡下蛋,蛋又变鸡,鸡又下蛋,一个月十五只鸡,三年内三百只鸡,可得十金,拿金换母牛,母牛生小牛,三年内可得一百十五头牛,卖后可得三百金,再拿它搞投资,哈哈哈,得五百金,然后房子有了,奴仆有了,小老婆也有了。老婆一听到小老婆,醋意顿生,挥起老拳,吧唧一声,鸡蛋就碎了,宏远的计划灿烂的梦想无比的荣耀与辉煌就掉地上了。
再看第八章,祥子得了钱,不听高妈的建议放高利贷,也不想去存邮局,就买了一个泥罐子,将钱存里面,这时候作者描写道:“他微笑着,又把那几块现洋搬运出来,轻轻的一块一块往闷葫芦罐里放,心里说:这比什么都牢靠!多咱够了数,多咱往墙上一碰;拍喳,现洋比瓦片还得多!”
“微笑着”是开心,“轻轻的一块一块”不仅是动作,也是享受,“拍喳”,是放钱的声音,更是美滋滋的心发出的美妙的回声。而这一切,不是因为钱多,而是通过比较,他发现这样的一种存钱方式,最“牢靠”,在享受拥有钱的同时也感受到自以为正确选择带来的激动和自豪。但你看没过多久,孙侦探来了,那钱全被敲诈走了。这样的反差,就充满了幽默,———当然,这里面也带着苦涩的味道。
02.
老舍被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单以此书看,他当得起这个荣誉吗?
如果要对“人民艺术家”进行拆分,很显然的有两点至为关键,就是:人民,本书体现的“人民性”;艺术,本书所具有的“艺术性”。
就人民性而言,它如何体现呢?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坐标,那就是鲁迅。鲁迅的《呐喊》和《彷徨》,将笔触指向那个病态的社会,着眼于下层人民,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希望”。
《骆驼祥子》也是这样的。
祥子住的毛家湾大杂院那里贫困的人们生活是个什么状态呢?
第十六章和十八章,有具体的介绍。这里不说别的,单说里面提到妇女的生活:有些女的既要照顾老的,还要照顾小的,即便怀孕也照样得操持家庭。到了夏天,孩子、男人们都出去了,因为热得难挡,她们就“赤了背在屋里”,丈夫回家“一不对路”,就“打老婆”;若没有米,丈夫一声不吭一头扎在炕上,“女的就含泪向大家去通融,不定碰多少钉子,才借到一张二十枚的破纸票”。“她们浑身是病,不到三十岁已脱了发,从病中走向死亡”,但就是死了,连棺材也要向善人”募化“。
女孩子,十六七岁了,没有裤子,只能围着一块破东西在屋中,要去茅房,也要偷偷摸摸,瞅准“院中无人才敢贼似的往外跑”。她们长得难看的,和她们母亲一个命运,承受家里的所有苦;长得好看的,早晚被她们父母卖出去。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福子。她先是卖给一个军人,后来就人家甩手走了,她只能回家,日子难过,两个弟弟要养,于是只得接客,最后呢,去白房子谋生,在那里上吊自杀。
很明显,作者将关注的视线投向那些生活最艰难的人群,以最逼真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他们生活的困境和悲惨的遭遇,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对这个社会的愤怒,写出作者的良心。当然不止这些,读者可以细细地挖掘。
就艺术性而言,它又是如何体现呢?
单就人物塑造而言,也是很成功的。作为个体劳动者祥子,和农民的闰土、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组成著名的文学形象群体,他们又以鲜明的个性和极具概括力的代表性,拥有自己独特的标签,以此“经典永流传”。
脱胎于农民的祥子,具有农民本身的优点,质朴、善良、勤劳、坚韧,作为私营者的自私、狭隘而懦弱的性格缺陷,而后者,恰恰是阻碍其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正像作者对他的评价那样,是“社会病态里的产儿”,“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当然不止这些,读者可以细细地挖掘。
03.
也许有读者问:那个苦大仇深的社会早已如水流去,看这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朱自清曾说过:经典,仅止于欣赏。意思要抛弃功利的思想,不可过度解读,单是欣赏就够了。就像吃到美味的菜肴,细细地品尝就足够了,因为它已不知不觉间转化为营养,成为血液的一部分(钱钟书语)。至于该菜属于那个属地,烹制需要怎样的火候,厨师是谁,给厨师多少工资,这样的钱给得值不值,吃了这菜维生素含量增加了多少,如此等等,其实是大可以忽略而不去计较的。
倘若一定要计较,则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就把祥子的生活环境当作是职场吧。
祥子可以成为一个教材,在他身上有着优秀员工的素质:他懂得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肯吃苦,有办法,无论拉散客还是拉包月,他都是顶级的,有着最专业的素养和最敬业的精神,所以哪怕像苛刻的老板如刘四,也对祥子青睐有加。
祥子也可以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他思想保守,不会与时俱进;他不会学习,无法和时代接轨;他孤僻自私,不能和同事搞好关系;他感情冷漠,连和妻子的关系也处理不了;他懦弱胆怯,遇到恐吓和敲诈,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这些,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形象,并获得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当然不止这些,读者可以细细地挖掘。
读一部书,就像是和一群人在对话,同时也像经历着一次培训,可以当作是复盘,也可以是一场研讨会。
总之,重要的是,你去阅读,去思考,努力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让人物走近你,让思想之水激荡,汹涌如激浪。
附:
昨晚听“无戒90天训练营”群里金台望道老师关于书评文章的点评和指导,晨间听了魔鱼课程里卡兰诺老师《如何写一篇书评》的语音讲座,上午则在网上找书评的规范、写法和例文。选择部分文章链接在下面,以便此后可不时浏览学习,也方便对书评感兴趣的朋友阅读。下午就抽了点时间,练一练手,选择熟悉的书籍,写一篇书评,目的是熟悉一般写法,初步掌握其中最基本的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