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现在一切都好,生活是100分,不会因为结婚,生活就变成120分。”
如果结婚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为什么要结婚?也许有人觉得我的生活连及格都算不上,有什么底气说和“女王”相同的话。然而,又有什么关系。59分,结了婚能成60吗?一分关系都没有。至少我不是,也不用在乎别人认为是不是。
之前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觉得她无论是拍戏,还是写书,写字,写博客,无非给人“才女”的蒙太奇,干货在哪呢?如今随着她的新作发布,我的焦点更多在她的生活里。
当她默认和黄立行的恋爱关系时,我就已经讶异,竟然能有这样一种恋爱模式。那是4年前,我还在婚姻的泥潭里尝试自拔。而他们用7年的时间,和一次都没有吵架的记录,向大惊小怪的人证明:有什么不好?我们好着呢~
而这4年里,我的观念也在修正。其实不该叫修正,应该说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让自己可以从容。所以,我从多年前对“徐•黄”关系的懵懂诧异,到如今的有些许共鸣。
自称很好的夫妻关系,都会说“我们是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可他们未必活得洒脱自如,因为他们同时不否认“我们磨合,他为我改变很多”。结果是lalaland里的男主,为了给女主保障,丢了最爱的爵士,最后反而丢失了女主所爱的他的内核,那个在餐厅任性一曲的男人没了,爱的缘起都被掐断了,继续有何意义。
徐静蕾也这么声称,但我信她真做到了。娱乐圈谎言那么多,但我不知为什么就是相信她做到了。可能是因为她的状态真的很好,好到欲盖弥彰。这不是能演出来的,何况徐静蕾演技真的不怎样,所以她在媒体前的流露想必是真的。(你们大可不必理会这个理由)
不是每对恋人都能像他们那样,7又1/4年,异地,不婚不孕,不吵不闹,不秀恩爱,各自做爱做的事,各自都再也没有绯闻……黄从不埋怨徐的前任20年如一日地每天电话,徐这个“老男人饭局里最受欢迎的女人”,却从此和其他男人保持清爽关系。他们俩的奇闻,不一一赘述,媒体、自媒体都说得很详细,有兴趣可以自行翻阅。总之,他们一直好着,二来,他们各自都还有无限可能。
比如事业,印象中,徐静蕾没有做过无用功,出道就是女一号。导演作品不论好坏,总能收获人气和票房。影片种类不重样,敢于否定之前的观念。给员工放两年带薪假,自己用这两年疯玩,回炉再造英语,还尝试设计饰品。
她说:规则本是让我们活得更舒服,所以何必给自己难么多规则。想做什么就做吧。
那么稳固的感情,想必基石应当是稳固的友情。我们如何寻找朋友?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出于某些利益和目的,朋友是自然形成的。自然赐予的,总归更坦然,虽然保不准哪天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而走丢,但相比,我们如何寻找爱人?某些时候是抱着想找而去找,抱着某种希冀和期待,更有甚者如同相亲,我们用事先设想的样子去框住对方,心念能做出个“盆景猫”来,“错找”是小,折磨才最煞人。
很多人找另一半是想获取安全感,归根结底因为自己无法给自己保护,或者历来的观念让她觉得一个人无法做到,而连尝试都不曾有。从别人那里获取安全感,本来就不是一种刚需。而这样找来的所谓依靠,多半靠不住,因为她太重了,重到重心都不在自己身上,大家都站不稳。
相反,如果可以把自己过精彩,彼时遇见的那个人,再也不是依靠,大家爱得轻松自由。也许有人会说,那还要这人干嘛,自己都够了。人生没过完,说这句永远太早。在他来之前,你觉得自己是满的,而他一旦来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还有别的需求。如若此人未能挖掘你的可能,那他就不是那个人,也没有所谓的遇见。
所有这一切的形成,因为自然不强求,所以才坦荡深刻。
没错,关系脆弱得如落花流水,如果不是刻意牵手,可能会在下一个岔路分开,但谁也不知道,也许死神都来了,岔路都还没到。那就是一辈子了。
可能真的有某种恰当的关系,两个人都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看着对方,之间一根无形无牵制的纽带连接着,胜似牵连亲情的血缘。对方做什么都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纵然外面风起云涌,内心永远波澜不惊。
说那么多,我承认自己还很难做到,但我很高兴在迷茫中,看到这样的模式,能发我深省,能与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