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体味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的爱;感受儿子对母亲的心疼和关心、自责和歉疚。
教学方法
(一)请学生从下面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课文
话题:
品味铁路和铁路口的作用2.品析母亲的拒绝和答应3.说说我的两次预备在火车上见母亲4.说说火车过了村庄后母子的两次通话5.说说黑夜的火车6.说说那一束光7.找找与母亲约定相见后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8.说说文章哪里让你最感动9.品析文章的插叙作用
活动方式:请每个学生从上面9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课文研读,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10分钟)教师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乘坐的火车要路过家乡,与母亲约定隔车相见的故事。火车是母子情感的联结点,车窗内的作者近乡情更怯,倍感思念母亲,猛然起了隔车相见的念头,念头之猛烈令他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之后才感到略有不妥。他明知看见母亲的几率不大,却仍急切的想见到窗外那个熟悉的身影。车窗外的母亲年岁已大,夜幕中毫无犹豫的匆匆赶来,多么想见一眼久已不见的儿子。所以,第一次错过,两人必然十分失落。于作者失落中更掺杂着自责和内疚,想到年迈母亲独自站在夜里的寒风中、想到母亲的失落,心痛不已。而母亲却安慰道:“我知道你在上面,就行了。”淡淡的话语、浓浓的情思!
约定了第二次相见,作者提早做了更充足、仔细的准备,母亲更是如此。那一道光的出现是作者没有料到的,那一道光因母亲的爱而亮,震撼了作者,也打动了我们。作者提到回家住一晚,母亲坚定地拒绝了,只因怕耽误了刚在城里立足的儿子,宁愿再次于寒风中守候,哪怕只能看到那列火车。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而内敛的,这是一位坚强且理智的母亲,她懂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儿子在更广阔的天空遨游!
列车再次疾驰而过,这场相遇注定短暂而留有遗憾,但却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余味悠长。这对母子间的深切、真挚的感情,在文章的各处细节中也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工作室留的任务,要求写这篇文章的选点教学设计。初读文章,读到那一束灯光的出现竟有些流泪的冲动!这篇文章很感人,细细的品读了,参考余映潮老师《背影》的教学设计,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但我觉得话题内容不一定恰当,另外小结部分不是很好。整个备课大概用了四个小时左右,最后因要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故而很匆忙,有很多地方还需要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