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有不对,掉在空里头也不对;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修小乘证果的容易落在“有”上,不肯放,最后的果位、境界放不掉;但谈空的也很危险,既然空了嘛,因果也空嘛,那我杀人也空哎,吃你的也空,那很危险。所以叫“中观”学派。
——南怀瑾《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1、“那个能生能死,能起变化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晚饭以前讲到佛学大概的变化,注意,释迦牟尼佛出来就是要解决人类的一件大事,就是生死问题,生命问题。怎么样有这个宇宙?怎么样有一切众生生命的变化?为什么有生来又死去?那个能生能死,能起变化的东西是什么?既不是神又不是鬼,也不是上帝;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的。那么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在我们中国禅宗就叫“这个”!没有什么啰唆的。这个是那个,那个是这个,就是一个东西,搞不清楚;我们也可以叫它“黑不隆冬”,但仍是搞得清楚的。
这是心物一元,生死同根,万物的变化,都是由“这个”能变而起。“这个”本身是不变的,但是可以起万变的一个功能、作用。这是大众同有的生命,不只佛一个人,一切众生,包括一个虫,一只蚂蚁,也可以成佛,只要认识了自己的本体,一修证就到了。
2、“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譬如我们早晚功课,大家念的,有四句最重要的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想知道什么是真正佛法,“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是彻底的唯心。他说整个宇宙万有世界,三界天人,包括我们人、众生的生命,一切是唯心所造,心造的,是“我”所造,不是外来,也没有一个做主的,一切是念力自性所生。
还有,我们经常念的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早晚功课里头,很多都是《华严经》抽一点出来,文字翻得非常美。
3、“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南师:这是龙树菩萨的阶段。他看到佛涅槃后这些修行人都出了问题,都抓住那个修持的、证悟的、小乘“有”法在修;所以他特别提倡般若空观,性空,一切皆空。但是常常讲空也看到不对,他就写了一部《中论》,世称《中观论》,就是庚师提过的。落在有不对,掉在空里头也不对;空有双融,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修小乘证果的容易落在“有”上,不肯放,最后的果位、境界放不掉;但谈空的也很危险,既然空了嘛,因果也空嘛,那我杀人也空哎,吃你的也空,那很危险。所以叫“中观”学派。
你们年轻的,在少林寺学过中观吗?庚师在重庆的,读过佛学院,大概会背,考考你《中观论》的偈子怎么说啊?
僧庚: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这是《中观论》的一首偈子。一切唯心,“诸法不自生”,并不是有个东西出来的;“亦不从他生”,也不是他那边来,不是别的地方来。那么“自他不二,心物一元”对不对?“心物一元”是我们方便讲,也不对。心物一元这个逻辑犯一个错误,就是成为共生的了;心跟物两个一起来的,是“不共生”。这是“缘起性空”道理,也不能够说“无因生”。这是简单解释一下文字,这个偈子,详细讲要好多个钟头。
所以,菩萨要证到“无生”,才是入门!就是证到了“无生法忍”,修行到了菩萨登初地的“欢喜地”。如何是“无生法忍”?甲师还记得,不错!“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现代什么西方的逻辑,各宗各派,一碰到这个道理,那些逻辑哲学,一下都站不住了。
5、“禅宗的开始”
现在回来讲禅宗,禅宗开始的公案,很有意思啊。有一天,佛在灵山会上,本来很庄严,大家都坐在一起,释迦牟尼佛在座位上要说法了。他还没有讲,看见前面有一个花瓶,他拿起一枝花在玩,这样转转,大家也没有讲话,只有迦叶尊者在座位上“破颜微笑”。“破颜微笑”这四个字怎么说呢?本来脸绷得很紧,大家都等着听话,佛玩了半天花也不讲话,迦叶尊者张开眼一看,哗,师父在玩这个!“噗!”忍不住了,“破颜”。就这一笑笑坏了,佛看到就讲话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那迦叶尊者听了,当然只有合个掌。所以“教外”是在这一切讲空讲有经教以外的,与那些道理都不相干。这个法门只有摩诃迦叶懂了,佛交给他了,这是禅宗的开始。现在学者研究禅宗,认为没有这个事,是祖师们假造的。
6、“不立文字”
再说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我们已经背了很多文字了,这不又是文字吗?就是迦叶的“破颜微笑”四个字,也是文字啊!不立文字,一讲出来已经立文字了;不可以言说,一说出来,已经言说了。所以,不可思议,你已经思议了,微妙在这里。
这一路的修法下来,专讲修证,这样就是禅吗?不是的。你们注意,这是讲禅宗心法最后的见地;至于如何修持用功这一路,都有功夫的,都有作用,只是没有讲而已。所讲的只是最后归纳出来的结论。这个要特别注意,并不是那么一说就是禅了,那是开玩笑了。
7、“为什么修行,要怎么修?”
《修行道地经》告诉我们,先要了解人怎么来投胎,所以我叫大家看后来翻译的《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知道十二因缘,知道怎么投胎,和现在生命科学都是连起来的。
现在我又倒转来,很快跳过来讲。我们晓得现在所谓转生活佛,哪会那么容易转生啊!佛学道理告诉你,一个中阴一入胎就迷了,不知道前生从哪里来。所以十二因缘是“无明缘行”,一片无明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动力,叭一转,“行缘识”,变成胎儿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胎儿就成了。从这里开始,然后胎儿在里头“色痛想行识”慢慢都形成了。
8、“为什么我们入胎出胎会迷?”
这些是顺便讲,不要被这些文学迷了,你们现在没有资格谈文学,记得而已。这是说,修行有人可以到达入胎不迷,住胎就迷了,不到三果以上的境界,没有达到三禅定以上境界,一出胎是非迷不可。
你们研究阿赖耶识,为什么一个妈妈生出八九个兄弟,每人个性都不同?这不是遗传的,是自己前生带来的业报不同,因此每个遭遇、命运也不同,可是自己不知道。
为什么我们入胎出胎会迷?生死来去那个压迫的痛苦,比你熬腿、比你打坐还难受万万倍以上。一痛苦一昏迷你统统完了,所以气脉不修通,你想得定了生脱死,谈何容易。这个都做不到,你们岂不是白出家了!
9、“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记载,也跟在他身边了,在嵩山少林寺那边,告诉他怎么用功:“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东西来了。外面境界一切放下都不管,这个外不是身体以外哦!你内心上那些什么念佛,念咒子,做各种各样的工夫都放掉。“内心无喘”,“内”也不是身体以内的内,再深一层,你各种念头、各种思想一概放掉。然后,呼吸也宁静,不呼也不吸,没有心息的往来,完全宁静了。到这个时候,“心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边也打不进来,“可以入道”,可以进门了。工夫没有到这一步,什么都不要谈。
10、“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然后记载说,这个时候,二祖还跟在达摩祖师旁边,跟了多久,这个查不出来。每一次,他向师父报告用功的心得时,达摩祖师“只遮其非”,不对!不对!否定了他。没有告诉他什么不起妄想,无念就对这类的话;也没有告诉他怎么去除妄想,怎么就是道,一切只是否定而已。
有一天,二祖来告诉师父:师父啊,我做到了,我到达了,外缘都息掉了。换句话说,一念不生,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起了。达摩祖师说,你不要落在断灭见上哦!认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都空了,那就不是了。他说:没有啊,我都清楚啊。好,从此入门了。
这一段“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个时候也不打机锋,也没有什么转语!这些路线走的是真正的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而在这句话中有关工夫见地,你自己参一参,这个参不是去研究,是一边做工夫一边体会,保证你成功。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放下完了,既不落入昏沉,又没有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身自性自然现前,这是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