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两张图,是我在过去的两个月中的减肥的成绩。不算好,应该也不算差。接近两个月5.5公斤的数据,对我个人确实是付出了蛮多努力后的结果。体重和体脂肪率同步下降的趋势,也说明我并不是单纯只减去了水分。
这段文字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回顾过往的成绩也好,经历也罢,更多的是为了激励自己,找出不足,然后方可更快前进,持续前进。在汉语里有个成语叫做“无功而返”,意思就是一件事情,努力了以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只能放弃,回家。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这个功,要有功到什么程度?或者另一个问题,这个功,有功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个程度,时间,是否决定着人们到底是返,还是继续坚持?对于在何种程度下,决定返,这里有多个的决定因素,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们对事件整体范围的把握程度,比如说减肥,有的人认为跨度在半年内都是合理的,有的人认为只能坚持两周。
2. 人们对于事件进程速度的理想估计,有人相信厚积薄发,倾向于一定时间累积后那瞬间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有人期望于今天播种,明天收割。
3. 人们对于事件难易程度的预先估计,还是拿减肥做例子,很多人一开始时斗志满满要做多久多久的运动,结果一上跑步机,不到五分钟就想休息。
这一切的一切,最后都要归结于一个问题:动力哪里来?人类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手头这件事情,对我到底有没有好处。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有超过99.999999999999%的时间都陷于食物缺乏,生存艰难的年代,全世界的大部分人脱离温饱问题也只是近40年来才发生的事情。所以人类的大脑本能地会拒绝一切看上去没有效果,没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如何与自己的大脑沟通,让大脑相信要做的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有必要的,从而能够被大脑接受,产生激励,生成意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今天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