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接纳与倾听相辅相成。有无条件的接纳,才有真正的倾听。
有意义的倾听是开放不预设的倾听,有如佛教之“无为”与“放空”,但又是在一个很专注投入的过程中进行。家长需要传递一份真诚好奇与谦虚意愿,需要保持一种未知之姿,拥有“慢一点才会知道”的特殊耐心倾听孩子的述说,对于孩子来讲,故事述说会有宣泄其挫折情绪的作用。
高质量的倾听包含:点头,微笑,嗯。还可补充所表达文字意义的脸部表情(如疑惑的),姿势,以及眼睛都注视等等。通过倾听过程中对孩子语言表达内容的肯定,摘要或提问等等方法专注于与孩子谈话的本身及其对话的内容。在家长专心倾听过程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尊重,他的情绪感受是被理解与被接纳的。
在专心倾听的过程中家长要预防过早地从自己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放弃说教的欲望,放下人生哲理的灌输,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应该为何,不做应该为何的假设与解释,不去评判孩子说话的习惯 ,不去将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及期待转到孩子身上。专注于孩子此时的情绪,聚集在孩子讲述的事件,对话的内容,倾听出什么人与什么事,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并刻意捕捉孩子述说中有关正向资源优势及例外的成功经验。
这样做才能使沟通顺畅的进行下去,不至于造成沟通通道的阻塞。
在倾听过程中,家长还需要预防自己本身陷在孩子的困难与负面的情绪与语言中。倾听强调的是对孩子完全的无条件的接纳,但务必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卷入。
倾听过程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倾听出孩子未说出的特定角度——那些有能量、有意义的部分,寻找正向讯息及成功的例外经验,还需要适当引导孩子思考并表达出。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积极正向的,有能力的一面,明白自己的真正诉求,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