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双节至,出门祭祖铭感恩。少时不识来时路,中年已知路已短。清明扫墓,上坟祭祖,插柳踏青,觅春静思。懵懂少年,爱喜清明,能吃能玩。吃不过比平时多两枚鸡蛋;玩,自然是走出校门,到几里外的烈士墓前聆听前辈讲解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这实际是一次有意义的远足活动,不仅要耐心,要足力脚功,还要有跋涉的决心和毅力。追古思今,写文抒怀。一年一度正逢春,烈士墓前忆峥嵘。立德树人靠活动,清明仪式踏足中。
少年时期曾参加了多次扫墓活动,主要围绕着“打魏楼”讲述牺牲的英烈故事,给人很多终身教育与启迪。
1、从小时懵懂初识到中年追根溯源,才对乡土革命历史文化特色——红色基因,有了深刻体会与认识。为什么说今天生活来之不易,问苍天厚土多少革命先烈、志士仁人,曾在脚下贫瘠土地上,奔走呼号、拼搏奋斗过?书本上的历史,原来就在眼前——家乡黄土里也埋藏着不少无名的先烈,真切体验“烈士鲜血染红了大地”的内涵。
原来老家是黄泛区,土地瘠薄,解放前,老百姓一年到头,给地主干长工锄二八,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常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度荒年。淮海战役打响前的深冬,我黑马团、白马团星夜兼程,从丰县首羡围攻过了,攻打盘踞在魏楼的国民党正规军据点。敌人妄图凭借坚固的碉堡炮楼、开阔视野,负隅顽抗。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从西面一里半的灌婴寺村,一边挖战壕,一边顶着门板、湿棉被,沿巷道穴行而上。半日不到,溃不成兵的国民党军队,东窜至微山湖,因穿衣淌过湖水而冻死的不在少数。国民党头目张开云、张开月扮成伙夫企图抱头鼠窜,也被我人民捉住正法。七十多年岁月过去了,当年在魏楼战役牺牲的烈士坟墓还静默在黄土中,无名者最高尚。每年清明,为家乡解放的先烈培土献花——安息吧!您的理想实现了。
2、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怎么做都不过分。倒是需要我们积极准备,精心设计育人环境,进行活动育人。从普通的故事挖掘真实教育因子,表达我们的敬意,练习作文中吐露对烈士的敬仰心情,从而热爱我们普通生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过有意义的幸福日子。经历了的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才能感悟故事的精髓,体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当下,努力奋斗,活出今天。这种教育是由外及内,内化的教育过程,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胜过空洞说教。只要语句通顺,遣词造句得当,就是最好,不必一次“高、精、强”的要求。
可能遇到问题,更多的是人的精神懈怠,以写不出为借口,不写不做,得过且过。这时不要屈从懈怠。像魏书生所讲,写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手写我心”。
祭扫烈士,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忘来时路,那么,我们幸福生活有源头,有过头,有盼头,从而过上大一统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