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之你必须学会读财报

有很多同学买到过业绩爆雷公司的股票,一下子吃了好几个跌停板,于是纷纷让我讲一下怎么才能从财报中找到疑点,这一次,我专门找来一本神书,名字叫《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作者唐朝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股民,因为不是会计专业出身,所以也没有晦涩的术语、难懂的公式。

本系列中,我会结合书中贵州茅台财报的例子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让毫无会计学基础的投资者轻松读懂财报,看透财报背后的秘密。

书中首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某股票代码排序在前十的上市公司,亏损1亿元。为了实现当年盈利,财务总监只贡献一条“妙计”便轻松扭亏为盈。

妙计分为两步:第一步,签合同。公司与银行磋商,用账面价值3000万的房地产作价1.6亿,来偿还原有银行贷款1.6亿。

第二步,继续签合同。以1.6亿的价格买回抵押给银行的房产,房款先欠一段时间。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家公司是如何通过这一进一出来扭亏的。首先,公司将账面价值3000万的房产,归还1.6亿银行贷款,获得的1.3亿营业外收入,进入了利润表。再减去当年的营业亏损1亿元,所以实现当年利润3000万元。

至于用1.6亿高溢价买的只值3000万的房子。按买价入账,这样公司的固定资产就增加了1.6亿元的楼,几乎全部资本化,也就是变成了资产。

至于负债部分,原本欠银行1.6亿,现在依旧欠银行1.6亿。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利润已经不是那个利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利润造假的方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到。如果炒股只看市盈率、每股盈利,或者只看利润表,就很有可能成了被别人收割的韭菜。

第二故事

某大牛股,四年涨了60多倍。营业收入和利润额年年高增长,看好的研报满天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白马。可惜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家公司自从上市开始,就一直在造假,过程大概是:

1. 改制成股份公司时,将贷款运作到公司外,用1.6元的价格吃下了1000万余股。

2. 三年后,公司上市,当天股价18元,这1000多万股被分到了几十个私人账户中,由部分高管掌握。

3. 上市后,先后投入近7亿元通过这些账户购买自己公司股票。

4. 发布超过50%的高增长盈利报告,股票大涨。

5. 公司财务部算出计划收入、利润与实际的差额,销售部伪造合同和发票,证券部按照需要的收入金额,抛售个人账户股票,并将资金汇入空壳公司甲。

6. 空壳公司甲亲自与上市公司签订合作合同,或者将款项打给上市公司合作客户,让客户签订合同,并将款项打给上市公司,这样公司就实现了收入。

7. 股价上涨,公司通过送股、配资、高价融资让庄家和老鼠仓大赚一笔。

8. 等股价回调的时候,证券部控制的这几十个私人账户再买入股票,重复上述流程。

在这种造假中,每个合同都有真实现金流的身影,账面也很好看。但是投资者如果不了解公司的行业地位、产品现状、同业水平和杜邦分析,踩雷在所难免。

所以不能踩到雷就埋怨监管层,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来识破骗局。

上市公司如果想实施诈骗,就必须把自己装扮成浓眉大眼的正面人物。只不过如果你仅仅靠F10和利润表来判断,最后只有被背叛的份。

作者也在书中写到,如果你能懂以下几句话,你就可以跟普通韭菜划清界限了。

(1)只看F10容易上当。

(2)财报不是用来挑好企业的,而是用来排除造假企业的。

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季度报、半年报(也叫中报)和年报,用来向投资者说明企业状况。其中,年报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准备时间最充分、信息披露最详细、可信度相对最高,其他仅供参考。

报表至少包括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每张表又要求分别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如果上市公司上边还有母公司,那么他的财报中的母公司就指的是控股公司。普通投资者喜欢看利润表,因为这里的数据最为直观,但是利润表却是造假最严重的表,所以高手都喜欢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作者说的一句话特别容易让人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整体结构:“表的右边,是钱的来源;表的左边,是钱的去处”

来源只有两种,一种是向别人借的钱,另一种是股东自己投的钱,对应的术语分别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种来源中,依照还钱的紧急程度排列,越着急的越靠上。

去处组成了企业资产。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企业拿到了钱肯定会有特定的用途,这些用途就是你的资产,比如现金、固定资产等。具体的顺序是按照变现难易度排列,越容易越靠上,当然现金就在最上边。

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敲黑板了:

阅读财报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看不同项目在总资产的占比,然后将这个数值与同行对比。对比有高有低,但是代表的意思却有不同。比如预收账款,茅台的预收账款规模相当大,反应出的事实就是,茅台是稀缺商品,有着绝对的定价权,经销商通常是先预交钱,再拿货,这就跟普通企业赊账销售的模式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茅台拥有绝对的主动权,没有卖不出的货,只有货不够卖,预收账款的优势绝不是其他酒企可比拟的。

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也并不是预收越多越好。

利润表很有意思,因为它的造假空间可别大,根源就在于会计收入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怎么理解呢?

比如说,就是企业只要是完成一笔生意,就要确认收入,哪怕是白条也必须算收入。也就是说,没收到钱也可能确认收入。同理,没付出的钱也能被当做成本,收到了钱也不能确认收入。

收入减去支出得出了营业利润,这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加上营业外收支得到了利润总额,交了所得税以后,剩下的就是净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营业外收支,这里边的猫腻非常大,文章的第一个例子就是通过营业外收入来粉饰利润表的,如果报表中发现他的占比特别大,或者变化很诡异,就要特别注意,因为企业发展靠的是营业收入,而绝非是“横财”。

读财报前还需要哪些准备工作,我们下期继续讲。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匪君倚石,一个满满都是财经干货的公众号,关注不走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