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教授问一位印度学生,“你为什么要来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呢?”这位印度学生回答:“因为我没考上IIT(印度理工学院),所以来到了MIT。”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其中渗透的意思绝不是危言耸听。
来看美国《财富》杂志500强的评选结果:企业中职位重要的人物无不是IIT出身。美国硅谷的创业者中15%来自II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职员中32%来自IIT,美国医生中的12%来自IIT。
在这本书中,读者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相比MIT,IIT有过之而无不及!
世界上最难的考试——JEE
JEE,即印度联合入学考试。可以说它是印度教育热情升温的根源。
在印度,不分背景、不管种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考入IIT从此改变命运。然而,印度人口10亿之多,每年只有不到5000名学生才能升入IIT,一位IIT的教授曾经说过,超半数的学生是复读或者考试三次才考进来的。
当然,通过JEE是必须。但这并不是说通过了JEE就能顺利进入IIT,与参加JEE的考生相比,成功升入IIT的人数还是少得可怜,大概1.25%的概率。
不过,JEE究竟有多难呢?
韩国首尔大学众多教授分析:题目中50%的内容需要听过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才能解答,而剩下一半内容在韩国的高考中也属于最难的部分。
JEE自实行以来,从来没出过相同的题目。也就是说,无论你经过了多少次模拟考试,做过多少模拟题,一面对JEE还是会很紧张。实际上,JEE是由IIT的教授们组成出题委员会,在经过大量的独创性研究后出的题。
尼克鲁——甘地的接班人,印度的第一总理,他强调:IIT是象征着印度未来的纪念碑。它是为了引领未来、培养精英而建立的。
科塔——印度学生最渴望的地方
当很多地方的学生都在为了JEE而努力拼搏的时候,只有这里的学生有计划地生活着,也就是升学专业学院。
科塔——学习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培训圣地,它只是印度一座很小的城市。与韩国相比,这里的补习学校十分密集,然而,几乎所有的补习班都只有一个目标——通过JEE,升入IIT。
这里的大街小巷挂满了混杂着英语和印度语的广告牌,比如“**年,培养出**名成功升入IIT的学生!”由此可见,升入IIT对印度学生的重要意义。
所有的教室都挤满了学生,没有一个空位。甚至有很多学生放弃了去正规学校上课的机会,或者在原学校保留学籍,将所有的学习精力放在这里。
JEE的考试难度还在加大,想要通过JEE的学生人数总在不断增加。而科塔,见证了学生们的废寝忘食与笔耕不辍。
“达利特”学生的学习战争
在印度,“达利特”即为不可触碰的贱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然而,身份与地位的差异,并没有阻止达利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的高度关注,尽管他们会因为无法给予孩子更好的学习条件而难过。
就像出身于达利特的学生阿密特,当他在科塔的一家旅店住下来后,身为刹帝利(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二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的店主立刻将他赶走了。
同样出身于达利特的莫妮卡,她和外祖母、母亲、哥哥生活在新德里的一处达利特聚集地,她只想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别人对自己种族的想法。
尽管,印度政府已于1955年通过了禁止歧视达利特的法律,但是直到现在,达利特人依然处在印度社会最卑微的底层。学生们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冲出这道墙,因为他们坚信:学习是唯一能够摆脱贫穷和出身的方法。
对他们来说,学习是命运的转折点、出人头地的最大保障。愿他们心中的种子都能生根、发芽,茁壮长大。
在印度,好大学的入学竞争非常激烈。而通过JEE是向上攀登的最后一张门票,升入IIT,几乎是每一位学生的奋斗目标。
印度人可以抛开种族、地位,甚至是家庭经济条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对私人教育的热情始终高涨,而这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回到开篇的小故事,对于IIT,对于印度的教育,我想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
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感受日本教育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走进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