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之下,它寂静地伫立在那里,雨点肆意地拍打在它庞大的身躯上……
风雨之中,无人为其撑伞,无人陪伴,它就如此落寞地,沉寂着。
初闻大明宫,本以为是雄伟壮丽的殿宇,因此期待了许久。直到抵达地点后,我才了解到,这里已被改造为公园,而且,是遗址公园。
确 ,大明宫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它现在,只以一个遗址的身份存留于世,且作为一个公园,供游客休闲参观。
“这没名气的景点,本就下着大雨,屋子还烧没了,只能看着这留下的残破石基,还不能躲雨,真晦气!”身旁的游客抱怨着。我放眼四周,大雨中,确乎只有星星点点的几位游客,回想起来,这与兵马俑坑洞里排着长队摩肩接踵争着抢着要拍照的喧闹场面相比,这里,实在是沉寂得不能再沉寂了。
回想来,秦有朗朗上口的《阿房宫赋》流传于世,清尚有辉煌的故宫宫殿屹立在世间,“大明宫”这三字,却很少听闻。在西安,它早已被兵马俑、钟楼鼓楼、大唐不夜城等死死压在了脚下,被众旅行社列入黑名单,却仅仅是因为,它的看点并不多,消费价值不高。
顺着雨点,我抬眸,确也只看到了它的首殿含元殿的石基,孤身一个地,庞大地,矗立在公园里的正前方。三段石阶,带着我通向原本的殿宇。石台上,仍铺着千年前的石砖,留有昔日固定顶梁柱的石墩,和一面饱经风霜的石墙,它们不再如过往般华丽,皆是清一色的灰白。靠近细看,会发现,它们或破碎,或斑斑点点,或凹凸不平。听闻雨点在伞面的击打,感受风在领口的翻滚,我明白,那些,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
我伫于石台中央,面朝前方,除风雨泥沙以外,别无其他。但,我在朦胧烟雨中,似望见了昔日的大唐长安。
我看到,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哀鸿遍野;黄巢一把火,焚毁大明宫十之六七,生灵涂炭;朱温迁都,彻底毁灭了这座昔日长安最宏伟的宫殿……
不觉间,涌上心头的,是无奈与悲哀,丝丝缕缕,似这逐渐了却的雨。
我俯身,捡拾起一粒石子,石墙上被风雨吹落的石子。它表面已被雨水洗刷得近平滑,但仍抹不去它表面黑色的印记。我想,也许那是千年之前,大火留下的碳痕,历史冲不去的悲哀。
这是唐的遗迹,比起兵马俑的壮观,不夜城的喧闹,大明宫留下的,是寂静,是沉寂,是一曲幽幽,被人落寞的悲鸣。
但,它震耳欲聋。
当我发觉身后的影子越发明晰时,我抬眸,望见,是阳光洒在石台之上,普照整座殿宇。级级石阶反射着光芒,那是耀眼,那是绚烂,那是璀璨,那是辉煌!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烟尘落幕,朱雀门缓缓敞开,进京的使者快马加鞭;我看到了长安城的百姓,于街头来往,唱着戏曲,做着买卖;我看到了大明宫的臣子,各司其职,办理政事;我看到了含元殿上,是太宗正上朝……
我看到了大明宫的雄伟,我看到了历史的灿烂,我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悲鸣,我感受到了它的不凡。
艳阳之下,它寂静地伫立在那里,阳光纵情地挥洒在它庞大的身躯上……
热浪之中,无人为其喝彩,为人陪伴,但它沉寂着,
沉寂于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