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三国志·蜀志》之《先主传》、《后主传》、《二主妃子传》,深感人生沧桑,变化无常,究难预测。当时认真、在乎、计较的一切,有时瞬间便土崩瓦解,消失改变得面目全非。当初较真、计较的态度,回头看简直像一出戏、一场笑话,令人感慨。
刘禅,刘备的儿子。刘备去世后,刘禅以太子身份继蜀国帝位。刘禅称帝时期,把他的几个儿子分封为王,以为国家藩辅,冀图蜀国永固,并同享尊贵的荣华和俸禄。
两代君王也都非常正式、隆重地册封了自己的皇后,册封书都写的那么庄严华美,可见得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因为皇后要母仪天下,为人间妻子、母亲的师表。
身为皇子、皇妃,那些人也是非常希望能得到令人羡慕、显赫的地位的。对他们来说,人生走到那一步,才算是最大的成功,最极致的完美与显耀。
但这一切能有多长久呢!
每个帝王在世的时候,一定都想让自家的江山永传下去。刘备死的时候,大概也不会想到,蜀国在他的下一代手中就结束了。所谓的江山永固,在现实里常常脆弱到不堪设想,最终只成了一个美好而一厢情愿的愿望与美梦。
不只刘蜀的天下是如此,曹魏的天下也是如此,更早些时,秦朝的国运也是如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梦想自家的江山可以永传后世,自号始皇,以后二世三世四世……以至无穷世。但真的是很嘲弄、笑话、搞笑、打脸、让人感慨啊,秦朝仅传到二世就完结了。
历史上的众多帝王家,没有一家不想长久永远的,但没有一家永远了。
可看看他们在世时为土地、为名份、为爵禄那份纷争,那份认真,真是感慨,觉得真是好笑,又令人惋惜、叹息。
人的表现也不一样。刘禅向魏国投降后,有一个儿子刘谌因为亡国而异常悲痛,他先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自杀了。刘禅的其他几个儿子,则跟着刘禅一起投降了魏国。魏国给了他们相应的封爵和待遇,生活也很不错,大都寿终于天命了。
这个结局与对比就更让人思考感慨,到底用不用这么执着与争取什么吗?一切变化如此之大之快之意外,今天拼了命争取到的,到明天可能就全部灰飞烟灭了,有必要这么认真吗?搭上幸福、生命值得吗?
刘谌悲于国亡而自杀,但细想想,蜀国只是刘备自建自封的一部分地区而已。本来那也不是刘备家祖传的,只是汉朝分封给刘备家某代祖先的。
而且在三国时期,三家的版图经常在彼此的争战中变来变去,时多时少。
有时,还有周边少数民族的互相侵占,也使版图经常处于变化中。
为了这样一块凭空而来、变来变去的土地,执守着一个信念,就是要永远把它保持住,一旦不能如愿,宁可丧失性命,也不再目睹此惨状,谁又能说,这到底是一种节气呢?还是一种迂腐与冥顽不化?
我在这里也没有一个立场,说这两者到底何对何错。我觉得,一切有利于人民生活与幸福的制度与政权就是好的,可取的。
看看三国志当中的魏志和蜀志,就会看到这两家各自令人可笑的立场与言论。
魏国皇帝发诏书、檄文等,一说就是:蜀国人民活在刘备家的残暴统治之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一定要早一天消灭蜀国,统一全国。
蜀国皇帝发诏书、册封书,也是这样的措词与态度:魏国人民活在曹贼家的残暴统治之下,百姓生活民不聊生,一天不统一全国,蜀国一天不能安枕无忧。
各家的将士们也都各为其主,有时拼命,有时又投降。魏国将领有投降蜀国的,蜀国将领也有投降魏国的。大家并不能真正确切地知道,到底哪家才是真正正义的。
每个皇帝、皇子、后妃、战场上带兵打仗的将领,人物性格也都很丰富,很真实立体全面,并不像戏曲小说舞台上脸谱化的好人坏人,不易界定区分谁家是正义的一方,谁家是非正义的一方,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大家做事只能根据自己的观念与判断。这当中一定有限制,但亦不能苛求。
另外,历史并不能完全的中立与中肯,著史者总难免带着自己的观念、立场与眼光去写历史,这难免有倾向性。
所以,历史,常看的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
读完今天这三篇传记,我心中仍回荡着蜀家二帝册封皇后的册书上皇皇庄严的文字,还有她们去世后要如何与帝王安葬的决议、隆重等。可时间过不了多久,她们都一个个去世了,她们被册封为什么还重要吗?她们能不能在众多妃子中用力地显露出来,以当个女人中的顶极女人、全国最高贵显赫、令人艳羡的女人,还重要吗?她们死后如何埋葬、埋在哪里、和谁埋在一起还重要吗?有谁会永远记着她们呢?
还有那个悲痛于国亡而自尽的皇子,历史烟尘已消散,一切尘埃落定,渐去渐远,没有人知道他生前过了怎么的一生,唯有他悲愤的心情和鲜血染红了蜀国终结的历史,算是用生命为蜀国做了祭奠。
而这一些,也终究去了。没有人会长久记得。对于他的这种激烈,不知道是应该赞颂呢,还是应该责其迂腐,只有惋叹感慨。
生命中到底应坚守些什么,这是个大课题,还须认真思索。
以史为镜,可以深刻地反照今天的人生。生命短暂,历史也不过只是瞬间,转头即过,换了天地,换了人间。生前,可以有追求,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但对于结果,却还是不要太计较的好。也不必去追求死后的荣名,谁知道死后的名是流芳百世呢,还是遗臭万年,或只是引人一叹呢?
令人感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