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情怀——童趣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那么的五彩缤纷,我也并不例外。“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是沈复先生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那样的懵懵懂懂,天真烂漫。我的童年经历大多归属于坪上。

可能是受地方的影响吧,从小我就喜欢种点这种点那,小时候在自家的院子中种植过葫芦、大蒜。那会儿刚入学,看到自然书上种大蒜的方法,便很好奇想要试一试,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瓣蒜找了个花盆便将它种下,这是我第一次种植东西对它充满了希望,每天都盼着它能快快的长大,每天回去都要给它浇水,妈妈则会在一旁说“别再浇水了,再浇水它的根会腐烂”。后来我等他干涸的时候再浇。几天之后,他长出了绿绿的嫩芽,我非常激动,因为它是我亲手栽下又成活了。由于种蒜的成功我便对其他作物也产生了兴趣,一天偶尔在自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些种子长长的形似瓜子仁,我先去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葫芦种子,我便拿了两颗去栽到大门外,这一次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种植它的,没想到它的回馈却令我万分惊喜,它一开始发芽我并没有注意到,直到后来它慢慢长大才引起我的注意,夏天在院子里吃饭的时候看见它们一个一个的小巧玲珑非常可爱,一颗藤蔓上可接七八个,夏天的时候是青绿色的,到了秋天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颜色也由青绿色变的枯黄。把它们摘下一个一个放在了窗台上再晾干。收获的不仅是葫芦,还有我的满心欢喜。

图片发自简书App

要说起童年的趣事,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过年和正月十五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坪上常住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每逢过年过节游子回乡、农忙闲置整个坪上便又热闹了起来。

风俗造就了习惯,地域孕育了人情。

现在人们常说“以前过年缺少的是东西,不缺的是年味儿;现在过年不缺的是东西,缺少的是年味儿”从那时候的在坪上过年,直至今日我走过了这一段路程,才发现这句话是真正有道理的。

那时的坪上进入腊月之后年味儿越来越重,从腊月二十三过完小年之后便开始忙碌的为过年做准备。打扫屋子、碾碾子、推磨、蒸黄蒸、蒸枣糕、炸油条、蒸馒头、赶集采购年货(瓜子花生糖果等)、去地里挖两个萝卜(秋天把萝卜收获后再挖个坑把萝卜埋在地下一来防止冻伤二来可以保持新鲜)剁饺子馅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过年做准备。小时候看见家里人在准备,自己也跟着非常高兴,打扫屋子能把以前玩过的玩具陈年旧物给收拾出来,做的那些好吃的能让自己好好地享受一顿美味,采购东西自己也会跟着东跑西跑,体验中感受过年的味道。

腊月三十按照坪上的风俗这一天人们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后我和舅舅们开始在家里先把对联准备好再拿出来挨个家都贴上,贴对联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一边嚷嚷着贴一副念一副,时不时的还做一做指挥往左边斜了往右边歪了指挥着贴对联的人,贴完了这边紧接着又去贴过去住的老屋子,放杂物的屋子、猪圈、骡圈、梨树、厕所只要有门的地方都贴有对联,墙上贴满了福字,窗户上贴满了窗花。从远处观望一片通红,一片喜庆。对联儿贴完都已经到了中午了,腊月三十还是爷爷的生日,通常三十中午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还有三五好友都来到家中为爷爷祝寿,席间把酒言欢,席后又各自忙碌。三十下午还有好多事需要做,首先要上山去砍些柏树枝,用柏树枝来垒年火,大部分年火用四块土砖圈一周再用铁链固牢四周,这样外围就算好了,接下来就该填燃料了,底部先放一层豆秸秆,再放一层玉米棒,再放一根大园木,最后再在园木上放上柏树枝,这样一个完整的年火就算是搭建完成了。年火完成后紧接着又该打扫院子了,由于坪上大部分都是土院子人们在扫完院之后都是灰头土脸的,把所有犄角旮旯都打扫一番后也就完成了,这时候大人们会叫孩子们回家洗漱换新衣服,这样一说孩子们把平时对洗漱的不情愿都抛在脑后,乖乖的都去洗漱洗完后换好新衣服,一个个的都从家里面出来,到大人们面前晃悠,心里面估计都在说“快看看我的衣服好不好看”。大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一番,孩子们的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到了该吃年夜饭的时间,一般坪上对三十的年夜饭并不太注重,更注重初一的年夜饭,三十晚上跟平常一样吃家常便饭,吃过饭以后,大人们往往会带孩子们去串门,三十晚上有守岁的习俗,小的时候我们也是一般熬不过十二点就困了,到后来再到如今每年我们都会熬到十二点以后,去坪上的庙上烧一炷香为来年祈福。

过了十二点以后就是初一了,年龄长了一岁心情也是激动不已。期盼的第二天的场景。大人们告诉我们早早睡,第二天早早起来点年火我们才可以安然睡去。五点多的时候,家里人叫起来点点火,朦胧的双眼就是不想睁开。直到院子中火光冲天,才一下子精神起来赶紧穿好衣服跑到外面去。看见年火熊熊燃烧火光冲天,这时你呼吸一口会闻见满满的柏香,洗耳恭听会听见柏树枝在大火的燃烧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好像在同人们一道喜迎新春。在人们安然入睡的时候,天空也送来了祝福,一场白皑皑的大雪降临人间。黝黑的天空、雪白的大地、漫天的火光、响彻云天的爆竹声拉开了新年的帷幕。人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回应着瑞雪兆丰年的传说。

大年初一的早上按照坪上的习俗我们一般吃挂面,自家人吃完以后还会安排晚辈去给邻居家族的人送上一份,小的时候我和叔叔端了两碗挂面,去给较远的本家送,那时候还小啊满满的一碗挂面还有汤要走好远的路程一路上汤不知道要溢多少,真不愿意去。但在家人的一番教唆下,最后还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去了之后,由于本家是光棍一人一进大门看见家里的陈设显然没有别家红火冷锅冷盆也没有儿女的欢声笑语。既然我们端着饭进去了,打心底里也是赶紧迎接。

见我们说“不用给我送,我这一个人送过来两碗也吃不了,我这儿也有了”

我们说“您先吃我们的吧,我们的已经做好了,你的留着以后再吃”

他一笑跟我们唠起了家常,说说自己平时一个人的生活再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后来从皱巴巴的口袋里拿出了一沓钱,给我跟叔叔一人一个压岁钱。我们极力推脱。他说“你们还小拿这点钱去买点糖吃”后来还是拿上了。年少的我还是感觉拿着压岁钱很高兴。就这样年早饭在你送一碗我还一碗之间过去了。饭后这时往往都会去上坟,大人们说活着的人要过年,去世的人也要过。这些不仅是坪上的风俗,更是礼仪的体现,亲情的寄托。

天空泛起了鱼肚白,走在坪上的乡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薄烟,一缕微风轻轻拂面,在朝霞的陪伴下显得分外惹眼。呼吸间一股柏香夹杂着爆竹的味道经清风的点缀扑鼻而来,是年味儿、是喜庆味儿,这种感觉仅凭我的文字叙述显得那么的无力。不如你亲自体验一番。我认为在坪上腊月三十是味开头,那么大年初一就是情的结局。

初一的中午我们吃饺子,包饺子时候,家里人会事先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待饺子熟了以后所有人一起吃。看谁先吃到这枚硬币,寓意的是今年大吉大利事事顺,小时候不顾它的寓意,只管体验它的乐趣,就想一个劲的吃到钱。往往我都是饭快吃饱了,还没吃到钱。一看就会被别人吃到了,感觉很沮丧啊,怎么不是自己。如今吃到钱与否已经不重要了,但是这份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每年依旧饺子里包钱。

大年初一的晚饭在坪上也是比较隆重的,我们都是要炒几个菜,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大人们把酒言欢,小孩子果汁饮料喝个够,一起唠唠往事谈谈如今。每年晚饭结束后总能听见你大人们长叹一声“唉,今年的年又这样过去了”。

叹往事如烟,

叹生活所迫。

叹无能为力,

叹努力奋斗。

年就这样过去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拜年了,在期盼下一个节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坪上的元宵节不是一般的热闹,往往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要热闹三天,正月十三便开始忙碌的准备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舅舅他们那一辈的年轻人便聚在一起制作孔明灯。他们制作的孔明灯要比现在买的大三倍。从灯体到灯芯全程都是他们自己制作。偶尔村里的年轻人也会请一台大戏、听一曲鼓书。正月十五人们又叫“灯节”,坪上人们会把大大小小的灯都挂出来。各式各样的彩灯、大红灯笼、自己制作的灯窝、孔明灯、在自家的窗台前还要点一只蜡烛。一切有关灯的都要在这一天体现。吃过晚饭后,大人们便带我们出去,先去给坪上的三观庙,送一盏灯窝。有正月十五闹三观的习俗。送完灯后家里人带着我们去村子里观灯,(说是十五晚上出来逛消灾减难),我们听了可高兴了全村转疯跑着走到他家看一看他家挂的什么灯,又走到他家看看他家是什么样式,这时候每家每户基本没有人留在家里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那时我想外边这么热闹他们怎么能在家待得住呢。

我我记忆中的那年正月十五坪上像赶集似的人山人海,不是一般的热闹,正月十五怎么少的了烟花爆竹,那会儿的烟花没有现在的精致,只是单个一筒子,但也是充满了期待,在人们点着的一刹那我们欢呼雀跃,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这个好看这个时间长,那个不好,那个时间短一会就完事了,看完了放烟花舅舅他们要点孔明灯了。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孔明灯的身上了,只见几个年轻人把用油浸泡了一天的灯芯拿了出来挂在孔明灯上,四五个年轻人提着一个孔明灯,一个人点火,另外四个人把孔明灯按在地上,待它充足气后放飞,有时候一边没有起来又落下来,人们也随着孔明灯提心吊胆,咿咿呀呀的。直到最后看到孔明灯缓缓升起飞向高空。这时人们目送着他远去,在空中缺氧后熄灭缓缓降落才松了口气。就这样四、五个孔明灯在人们的努力下缓缓升天又安全降落。这是一种情怀,是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对节日的祝福。

童年总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期待。如今的坪上习俗没变,只是人越来越少。那些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人都已垂垂老去或已悄然离世。葫芦、大蒜我也没有时间再去种植;村子里多了好多废弃的院落过年的时候不再是一片通红而是星星点点,这几年每逢我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把村子里但凡能放眼望去的地方我都贴满了福字只是为了给冷寂的村子增添一丝暖意;那一位我们曾经给送挂面的老人也得了病现在住在养老院;父辈们盼望已久的一场鼓书也召集不齐;正月十五已然不再是灯火通明变得零零碎碎;没有了自制孔明灯的点缀,我每年还会去买一些孔明灯为节日增添一点些祝福、增添一份乐趣。

我对坪上的那种天性使然的悲悯从始至终都散落在我的记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创作品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16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3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83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8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8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51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8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80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5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8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92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8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2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