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女儿上上七月份入幼儿园,一直以来表现良好,几乎不需要我费心。
然而近段时间,她突然反常起来,起初是在不能满足她的要求或者我提出她哪些方面做的不好时,她会毫不犹豫的一巴掌打过来,刚开始我并未在意,只是告诉她这样做不对,并强制性让她自己站在某处冷静。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多月或许时间还要长一点,她表现出更大的反抗来,不管我们说什么问她什么,她都回答,‘不,我偏不,我就不,我偏不告诉你,我就不去……’等等。反抗意识特别的强烈。
我跟幼儿园的老师沟通了下,老师说她在幼儿园表现都很正常,没有任何打人等等之类的迹象,但在我带她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的时候,我发现她特别容易生气,虽然并不打人,但一言不合就嚷着,“我也不和你玩了,我永远都不是你的朋友了。”小朋友再跟她道歉找她玩,她都不肯原谅他们。
我不在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处理的,我在场的时候,她会突然跑过来打我,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发泄她心里的怒气。
每当我无意间表扬小朋友的时候,她就会很激动,强烈要求我不能夸奖别的孩子,只能说她好。
当我发现这些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好像就在一瞬间,女儿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
我有些着急,再次同老师沟通,老师依旧说孩子表现一切正常,但我知道,她或许在学校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她心里肯定是遇到了什么事,不然她不会如此。
我试着同她沟通,比如当她做错时,比如当她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比如打妈妈这件事,效果并不好,她要么转移话题要么情绪激动,根本不能顺利进行。
这个时候,我知道不光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作为父母肯定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只是我们还不自知而已。
于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我所有的育儿书简略过了一遍,其中几本我又仔细了看了一遍,找到许多类似的情况。
一、《父母效能手册》
以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收益最多的是接受性语言的表达,如何听孩子才更愿意说?如何运用技巧锻炼平时与孩子说话时,能多说一些让孩子容易接受的话,刚开始虽然觉得有些刻意有些为难,但时间长了,这种锻炼会自然而然成为顺其自然。
1、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接受:比如当孩子想告诉你什么事的时候,你可以蹲下看着她的眼或者把她拉到怀里,表示你愿意听她说。
2、用不干涉的方式表达接受:比如孩子在做某项活动,家长不表示干涉,那她就认为是被允许的。
3、用被动倾听来表示接受【如果你不知道说什么,那就保持沉默,用哦或者嗯来回答,但你的神情要是认真的,要让孩子感到你是在很认真的听,而不是敷衍】
4、以语言方式表示接受: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敲门砖,比如,给我讲讲,我想听听。那我们来聊一下吧。
5、问题的归属: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属于孩子的问题,还是属于家长的呢?如果是孩子问题,那就只做听众,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是家长的,那就找到自己的问题。
我再次去看这些技巧以及其中的事例,意识到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问题。
比如,一天,女儿回来,“妈妈,我不想和苗苗玩了。”
我:“为什么?你们今天闹矛盾了吗?”
女儿:她不听话,到处扔玩具。
我:那你可以告诉苗苗,玩具到处扔,下次玩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女儿:我不想和她玩了。
我: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她那天还给你吃零食了。
女儿好像很生气:我不要她的零食了,妈妈,我不想和她玩了。
我听到她跟我说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理解她当时的情绪,而是想法设法的想让她跟苗苗和好,还提醒她苗苗对她很好,她就应该跟苗苗玩。
结果女儿越来越生气。
二、《正面管教3-6岁》
当孩子们不尊重甚至打大人时
1、决定你要做什么
2、和善而坚定的抓住孩子
3、说出你的感受
4、运用积极的暂停
5、问启发式问题
6、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这些是我原来就看过并做了标记的,因为现在有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不如意就顺手打老人一下,经常见到,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女儿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却没想到不但出现了,还特别的强烈。
女儿第一次打我的时候,我专门去看了这一章,然后开始训练。
我抓住她的手,语气尽量平和,“你这样打妈妈,妈妈很疼,而且妈妈也会很生气,妈妈不希望你这样,你想做什么想要什么,你可以告诉妈妈,但是不能打妈妈。”
因为我抓住了她的手,她很着急,根本不听我在说什么,转而用还可以动的嘴来咬我,那时,我真是太震惊了。
直到最后她不能动弹哇哇大哭起来,我又带她去固定的地方冷静,结果可想而知,她哭的嗷嗷叫,死活也不可呆在那里,最后演变成了我们的权力之争。
再往后,我选择离开她,可她死死的抱着我的腿不让我动,还拼命使劲的打我,好像怒气更大了。
再往后,我直接用被子把我蒙起来,告诉她,“她一打我,我立马就会消失。”
她依旧哭的哇哇叫,最后都会给我道歉,但我知道她是害怕看不到我才会道歉,下一次她依旧会打我。
这一次我再去读这一段,发现了我自己的问题,她打我,一、是她当时的坏情绪突然上来,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第一反应就是要打,发泄出来。二、她知道打我是不对的,她很害怕,担心我会惩罚她,我会让她独自冷静甚至我会消失。三、在她意识里,打妈妈的都不是好孩子,她不是好孩子了,妈妈不喜欢坏孩子,她很伤心很生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三、《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
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最大,作者云香在我看来是没有多大名气的育儿专家,当时买这本书也是因为凑单,看到销售量不错就买回来了,却没想到是一本让我看了又看的书。
她并没有说多少教育的理念,只是如实写了孩子豆豆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些日常生活里,她把各种育儿理念融汇其中,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生活环境以及自己的条件来选择哪些是适合孩子的哪些是不适合的。
育儿书有千千万,育儿理念也有很多种,但没有哪一种敢说绝对适合所有孩子的,我们也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里选择对孩子有利的。
这一次我着重看的是对孩子的表扬,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表扬的太多甚至过剩,经常听到有人说你真棒你真厉害,可是孩子未必知道她到底哪里做的好。
发自内心的给予具体而清晰的表扬,才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我仔细想了想,虽然我早就告诉自己不做无目的的表扬,但我平时还是说了很多你真棒你真厉害之类的话。
另外我突然想起来,女儿的幼儿园最近老是出了一种新的表扬和批评的方法。
当一个孩子做的好的时候。
老师会说,“我表扬!”
孩子们会接着问,“表扬谁?”
老师回答“XXX”
然后孩子们接着说,“XXX,你真棒!”
如果有孩子做的不好犯错的时候
老师就会说,“我批评!”
孩子们:“批评谁?”
老师:“XXX”
孩子们:“XXX,请注意!”
女儿回来的时候,会说起这些,所以我们在家里也玩起这样的游戏来,结果女儿就特别讨厌我们说批评的字样,只要有谁一开头,她就嗷嗷大叫!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就开始整理对策,列了几条,然后发给亲子关系的老师看,希望得到某些建议。
老师的建议很中肯,说我写的基本很正确,只是在最后又加了一条: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任何时候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她同别人比较,不当着孩子的面刻意去夸奖另一个孩子。
这样我的举措就变成了六条:
1、减少你真棒你真厉害之类的表扬,只说具体的清晰的事实。坚决杜绝再说‘我表扬,我批评’这样的话题。
2、即使看到不满意的地方,不做威胁,不表现出生气来,即使批评也要平静的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比如,你再不穿鞋,咱们就不出去玩了等等威胁的话语。
3、不做任何讨价还价的答应合理要求。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看会电视,你本来是要答应的,但转念一想又说,看电视可以,但是你看完电视必须把XXX做完。如果不想让他看就直接拒绝,不要附带别的条件。
4、观察孩子好的变化方向。比如她虽然坏情绪爆发,但她能坚持每晚自己刷牙洗脸,父母不能一味的关注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这会给孩子和家长都带来焦虑,原本是一个时期的叛逆,说不定会被强化成事实。
5、当孩子坏情绪爆发时,转移注意力,不做权力之争。比如女儿打了我,我非要她马上道歉,不道歉就怎么怎么……结果虽然女儿道歉了,但其实并没有做到心服口服,她只是被逼而已。
6、不与别的孩子做比较,任何时候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她同别人比较,不当着孩子的面刻意去夸奖另一个孩子。
做完了这些,我觉得心里轻松了很多,然后和先生沟通,让他一一看过,并给他详细做了介绍,他表示很赞同我的看法,并让我监督他尽量不发火。
女儿又一次做错事,最直接的反应张口就来,“打你。”
说完之后手抬起来,但看我并没有生气,只是转头看别的地方去了,她马上小声的说了句,“不打你。”,好像还有点尴尬的把手放下去了。
那一刻,我高兴坏了,再往后,一次比一次好,她说打你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再也没动手打过我。
当她做错事的时候,我避免说她你这样是错的不对的,我只是说,这样做更好,你看看是不是。或者说,我觉得这样才是对的,你觉得呢?
在这些所有的举措进行之前,还有一项更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耐心和微笑。
我专门试探过,当她做错事的时候,我故意板着脸说,不对。
她马上就不高兴了,“你才不对。”
我马上收起怒容来,佯装想了想,笑笑,“你看看,这样对不对?”
她也会跟着缓和,然后接受我的建议。
很多妈妈曾经跟我说,那是对你女儿可以,对我家孩子就不行了,太皮太难管,那些育儿什么的都白搭,我可不敢跟着书上学。
每当这样的时候,我其实都很想告诉她,并不是要跟着书上学育儿,还是要从书中找到我们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才会更好一点。
而且不管什么办法,如果只是试一试,而不去坚持,相信也是看不到效果的。
育儿书,不但要看、要吸收精华、还要不断尝试,然后一直坚持!
我是轻舟,三岁宝宝的全职妈妈,网络写手
育儿,读书,写作,音乐,绘画,都可以聊聊哦
如果有古筝绘画的朋友们来指点我下,就很好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