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稀土还未到手,欧盟又捅了马蜂窝,中方破局有道,SAARC组织停摆
在全球市场的复杂交织中,稀土资源与区域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稀土,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关键资源,已然成为博弈的重要棋子。如今欧美的稀土资源还未到手,欧盟又捅了一次马蜂窝,与此同时,中方破局有道,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也几乎陷入停摆状态,这一切都悄然改写着区域合作的格局。
稀土博弈:欧盟施压,中国反制有理有据
在这场风云变幻中,中国展现出独特的应对智慧与战略定力,可以说中方破局十分有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和加工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在国际稀土供应链市场占据核心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出于资源保护、产业升级和战略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对稀土资源出口进行管制。这一举措引发了美西方国家的不满与不安,欧盟更是跳出来强硬施压。
欧盟驻华大使托莱竟对中国发出通牒,要求一个月内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其理由是中国出口管制让欧洲“恐惧”。欧盟的恐惧并非毫无缘由。一方面,欧盟是全球绿色转型和高端制造业的主要市场,对稀土资源高度依赖,一旦中国停止供应,其发展将遭受难以想象的冲击。另一方面,稀土是军工领域核心原材料,俄乌冲突下欧盟不少成员国“扩军备战”,还支持乌克兰军事行动,中国稀土出口管制被其视为严重“威胁”国防安全。此外,美、日、印等国虽企图打造新稀土供应链,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于是欧盟想通过外交施压迫使中国让步。
然而,欧盟的强硬施压犹如“捅了马蜂窝”,遭到中国的有力反制。中国商务部宣布,自7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不锈钢钢坯及热轧板/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五年。此前欧盟以低于成本价出口不锈钢钢坯到中国市场,严重损害国内钢铁产业,如今继续征税是防其故技重施,保障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发展所需的不锈钢配件研发与生产。欧盟这种施压措施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深层次看,欧盟施压注定失败。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合法合理,欧盟指责得不到国际社会同情支持,俄对外情报局透露欧盟限制导致全球南方国家对SWIFT系统信任下降便是明证。而且,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中方调整稀土出口应对合情合理。再者,欧盟内部对处理中欧贸易存在巨大分歧,有成员国反对施压,主张谈判对话。因此,欧盟若想获得稳定稀土供应,唯有纠正态度,与中方平心静气沟通协商。
区域合作:SAARC停摆,中国新组织有序推进
在稀土博弈激烈进行的同时,区域合作领域也出现重大变化。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陷入停摆状态,而中国正与巴基斯坦计划打造新区域合作组织以取代之。
SAARC的停摆反映出其内部存在诸多问题,成员国之间在资源,安全等方面存在分歧与矛盾,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共识,导致合作难以深入推进,最终陷入停滞。而中国与巴基斯坦计划打造新组织,是基于双方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和共同发展需求。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组织有望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与美国和印度打造稀土供应链的遥遥无期相比,中国新区域合作组织正有条不紊展开,这体现了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为与高效执行力。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区域合作,尊重各国主权与发展道路,注重互利共赢,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作合力。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国在稀土博弈中坚守原则、合理反制,在区域合作中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未来,中国将继续以智慧和定力应对各种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有序的国际秩序和区域合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