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在短短半年,发微信红包10万元,这是病,得治。
今年25岁的H,是个彻彻底底的富二代,大学毕业一年就订婚了,对象也是一名富二代。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从小便被捧在手心上,家人对她从来没有要求,只希望她能早一点与未婚夫成婚。
可H有自己的想法,她想开一家公司,家里觉得她不切实际。于是,H将社交圈转移到了微信,加了上百个群。
起初她在群里只是潜水,偶尔冒个泡,她觉得没有什么存在感。
后来就想到了发红包,确实,几次红包发完以后,和她互动的人越来越多,受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人加她好友,给她的朋友圈点赞评论,和她聊怎么开公司,似乎是一片和谐。
可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会对发红包这件事越陷越深,仿佛像毒瘾一般,不发就难受。
起初一个月累计费用也就是5千元左右,后来越发越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发了3万,短短半年便发了10万元的红包。
有时候,余清经常会想,网络带给了我们很多便利,我们不出门便可知道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
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网络工作……看似无所不能,实际却也像一张大网,把我们牢牢套住。
有人说,H属于焦虑症。
也有相关临床证明:每天再社交网络平台上花费超过2个小时的人,10个就有4个明显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情况。
社交平台本身是一个工具,初衷是为了与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能随时随地联系,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
而如今,好像整个都颠倒了,很多人已经被社交网络所奴役,被网络里那个虚拟的世界所操控,忘记看身边真实的世界。
眼界越来越狭窄,只看见了网络世界呈现给我们的那个画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辨别真实与虚无,如何与人面对面交流和接触。
我有个租客W,是个95后,看着没什么不正常的。前几次收租是直接上门的,他后来说,就转账吧!我想想,也行,免得劳烦我的双腿。
后来有一个月,他过了很久都没有转账,我就打电话给他了。结果,被他挂断了!(什么情况?)
我又打了一次,还是被他挂断了,可能是上班,在开会,或者不方便接电话。
好吧,我就不打了,过了1分钟,他发了信息来,我回了他,把事情经过说了,问他什么时候交房租。他说:“下班后”。
下班以后,仍然没有转账,电话也仍然是被他挂断,当时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后来又接到他的信息,说转了。我一看,的确如此。
往后的几个月,才明白:他不是不方便接电话,而是有些惧怕与人交流!他情愿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字发信息,也绝对不接电话,或者语音聊。
这让我该如何说他,你们身边也一定存在这样,不愿与人语言交流的人。再往下发展,可能都要变成白毛女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状况,因为过分依赖社交网络平台而变得焦虑、抑郁,甚至自闭,那么就不得不重视起来。余清也为大家找来了五条建议:
一、首先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监控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时间,其实一个人一天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足以。
二、减少网络社交平台使用的数量。
三、多安排与人接触,是面对面的接触。
四、加强锻炼,经过有关证明,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积极的面对问题,并且更容易不对网络社交平台上瘾。
五、必要时请有资质的医生进行帮助。
PS:今天余清下班回家路上看见一家炒货店,好醒目的一条横幅,让我哭笑不得。
“马云所害,年货甩卖”
骤然一看,你会想发笑,第二秒会觉得老板太有才了。第三秒是感叹。
我经常能看到很多文章,批判网络购物,大致意思就是说,网络购物让很多线下的门店无路可走,甚至让很多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
虽然也有人及时出来批判,说这正是让线下门店和一些传统企业不断改进自身的一个契机。
对于这些说法,不好做评判。
只是如今,见到了太多人因网络而陷落,不论是那些如H和W一样的人,还是因网络冲击而岌岌可危的实体行业,或者那些追逐网络浪潮而被淹没的赶浪人。
在这个繁华耀眼的世间,我只想守住一方初心、保留一份初始,不浮躁、不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