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一条一条地列出自己的罪状,可列着列着忽然意识到这一个个标签只不过是自己在为“我写不好文章”这一可能发生的结果寻找借口,希望看的人能够理解,说白了就是贬低自己希望别人别指出自己的问题,这只会让别人预先就给你打很低的分。
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很高,可现实很残酷,不敢去尝试确实不会失败。即使失败了或者遇到挫折也会习惯性的找借口,给自己定性“我不擅长XXX”,“我是XXX性格”,“我本来也不在意”,以此来自己安慰,当然也基本没想过怎么样才能把事做好,仅仅满足于自己认真做了的愉悦感。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想通过谈恋爱去成长,因为恋爱失败后的痛苦,会被动的促使我去思考怎么才能谈好恋爱。因为我心里在意这件事,在意这段关系,在意那个她。但同样的,平时遇问题得过且过的习惯在恋爱失败后就体现在了给自己定义“我自卑”、“我是讨好型人格”、“我内心不够强大”、“我情绪没有控制好”来达到内心的平衡,可这只言片语哪安慰的了自己,大量翻看心理学希望能够解释现实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哪里可以改正。之前找工作也出现过类似的心境,现在想想也是因为心里的在意,失败将矛头指向自己。
这种将矛头指向自己的行为,在普通问题上也许很好得过且过。给自己贴上个标签,接受了自己的失败。不管用,那再贴上个标签,就只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能够慢慢接受现实。因此就真的变得自卑,
因为平时遇到问题的思维模式就不太对,别每次都责怪自己啊,出问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不可能完全是单方面的原因。比如说主导的原因是他大意了做错了,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你没提醒他,他才做错了,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客观因素。身为当事人,可能局势看不清,容易把原因全揽在身上。这样的行为多了自然会害怕失败,做事越来越畏首畏尾,不敢去做。
时刻保持理性的思考,先控制住情绪,然后肯定是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了,原因不可能只在自己啊,题太难了你不能只怪自己没好好复习,别人说话带刺你不能怪自己没控制好情绪啊,多角度地思考完之后,思考自己那部分可以做出的改变,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意识到即使做出了改变,失败还是可能会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
一定要客观地意识到除自己外其他方的原因,否则单一的认为是自己的错,只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恶循环。这种心态下的道歉别人不仅不会原谅你,你的自我否定也会让你显得很卑微。单一的认为是别人的错,也会让你无法正视这个问题,会让你无法原谅别人。
以前在人人网以及QQ空间上经常会写很多类似的文章,但自从被别人说“天天发这种东西无聊不无聊啊”之后,我就不曾再写过这种东西。自从被别人说“你家的装修还不如我们家呢,怎么能接待日本人呢”,我觉得他在歧视和嘲笑我,就不曾和他有过往来。自从被父母打骂之后,我就觉得他们不爱我,自从在一次冲突中情况上升到我还了父亲一拳之后,我开始将所有事都认为都是我的错。别人说我“工资那么低,怎么租这么贵的房子,还得问父母要钱”,我关注于对方指责我的太不孝,忽略了对方没体验过早晚的地铁高峰,也不曾住在睡城的绝望。别人说我“文章写得毫无逻辑,狗屁不通”,我说觉得他没有好好读,没有好好去理解。以上的事情都是我心里泛起波澜时,自己只将原因归到了单方面,要么都怪自己,要么都怪别人的例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存在,以为是控制情绪能力的问题,当我试着开始去控制,但却显得有些困难。我尝试着不去在意很多事情,封闭了自己,也顺顺利利的虚度了时光。但在有些我很在意的事情上情绪无法避免,我以为自己平时情绪控制的很好,错误地把冲动行为当做是理性的。
其实需要改变的是遇到情绪的时寻找情绪原因的思维模式上,如何多角度地寻找原因,如果只是想某一单方面的原因,那情绪肯定是控制不住的,别人的错自己会怒火中烧、并且对他人有敌意,自己的错自己会沉沦自责,客观因素的错自己会感叹自己无力回天。
这个世界的的很复杂,不像小时候想象的那样非黑即白,不是你错就是我错。多角度地看世界会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极端。
(非黑即白的归因模式)——(情绪不可控的不良体验)——(害怕和人闹矛盾、害怕失败)——(自卑、讨好、内心不强大)
2018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