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今天的培训,2019到2020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未结束。

        先说说对于教师培训的态度。不知从何时起,我对于研修,学习,交流这样的活动很是喜欢的,也许从我重拾阅读开始,也许是从梁老师的教学研磨活动开始。初入中学,教学小白的我急需团队引领。感谢疫情长假,我因张老师引领进入思维导图工作坊,也是在工作坊中有幸认识了王秀红老师,开启了日更习作的教育叙事之旅。内在对成长的渴望与团队表率的压力,让我这半年的工作匆忙中有充实,繁琐中有收获。

      今天上午我以教学小白的身份参加了湛河区中学教研组长培训,聆听省级数学名师席明焕老师的讲座《学校教研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与平顶山市教科所张磊老师的《校本研究之课题研究》,感触颇深。

成长是自己的事

        入职五年的我,在第三年才开始有了些许专业觉醒。 我为何从事教师工作?我的专业愿景是什么?如果说,毕业后选择做老师是因为它职业的稳定性,相较于其他职业更适合我,那么现在的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催促自己保持创新精神的职业。今年站于讲台之上的我会对这份职业的重复性而恐惧,如何去掉职业的重复感?我想,读书和实践是充实自我的最佳途径。读书让我们眼界开阔,思维灵活,课堂实践让我们保有生命的勇气和自信。成长是自己的事,无论是读书还是各种比赛的实践历练,当我们以内在的成长渴望去做时,一切都会更从容,更值得。

每一次成长都是厚积薄发

        张老师和习老师一路走来,从初入教坛的新秀到今天的省级名师,他们抓住了生命中发展最好的十年,比其他教师走得更快,更卓越。每一次成功都是厚积薄发的突破。

科研在平时

      两位老师都细致讲解了课题研究的板块,指出课题研究工作应在平时,而不应该是“临时起意”和“临时抱佛脚”。我突然萌生了,将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和古诗词赏析相结合的想法。如何把科研工作做在平时?自己先行学会思维导图,再引导学生绘制,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激发自我与学生的创造力。将这些点滴历程作为课题的材料积累。

  新生

        培训结束后,我与张老师简短交流,谈及工作坊的思维导图打卡。离开会议室走出教体局的一路,细雨绵绵,我的内心平静而轻快,一种新生的力量推着我向前走。梁老师,三位张老师,杜老师,王老师,他们都是引领我发掘教育美好的引路人。感谢相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