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题目为《孩子,我不想等你长大再后悔》的文章,里面有段话,是说要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作者说,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诉自己: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绝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想法渐渐变了。我渐渐发现,父母绝对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这也是我的我的心路历程。我和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苗,需要父母来精心打造,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遮阴,只有耐心培育,才会茁壮成长。
那些对孩子听之任之,还美其名曰是尊重孩子的父母,在我看来是不合格的父母,也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真的,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或者可以说太小的孩子连这些观是什么都不知道呢。特别是学习这件事,父母应该做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要孩子说喜欢什么就学什么,等学上了发现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就又不学了。
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幼儿园的时候看老师弹琴,喜欢得不得了,非要让我给她报班学钢琴。而我这个大人知道,刚开始学钢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孩子只是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幼小的她以为学钢琴是美妙的。后来孩子闹得不行,我给她报了个电子琴班,如果电子琴学完还是很喜欢学那时候再转钢琴。报名之前我告诉她,学琴很辛苦,刚开始学是不会像老师那样弹出很好听的曲子的,如果要学,不管多难一定要坚持到底。刚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后来越来越不爱学,可是由于有约定在,外加我的鼓励,孩子还是坚持把十级考了下来。之后就没有继续学习钢琴。我们学电子琴的过程中有好多孩子都因为一时兴起来学,半路因为枯燥乏味而放弃了。而我的想法是我既然由着你的性子来学了,你也得给我坚持到底,这样下次就不会再想一出是一出了。
还有就是,在我家孩子升小学的那个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个硬笔书法班。孩子肯定是不爱学的,但是我这个家长知道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多么重要。那时候因为学书法孩子不开心了一阵子,但是当她的字比同学们的漂亮时,还是很开心的。现在孩子马上小升初了,初中的老师建议孩子们在家练习书法,而这对于我家孩子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每天练字很轻松。
所以我说在学习上不能太由着孩子,和她们做朋友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去学,然后什么都学不成。身边这种例子太多了。我真的觉得孩子太小,对好多事情只看到表面或者是结果,没有看透深层的或者事情的过程,而我们做父母的是要指导孩子的。
当一个孩子诞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他18岁以前,父母被赋予了责任:在爱和接纳的基础上教导、训练、责备、纠正、警告、管教,塑造孩子成为独立和有素养的社会公民。因此,父母的核心角色是权威,是主管,而不是平等相待、只提供建议的朋友。权威的正确解释是,从爱产生,用正确的方式施行出来的管制引导能力。真正的权威绝不是高压暴力。
当然这只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初中高中的孩子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她们认为:我长大了,要求平等。这时候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但并不是说你可以把重要事情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还是要以引导为主,避免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个时候父母的角色,应该从权威的管教者变成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协助者、引导者。
所以说,在孩子太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承担明确的“引领”孩子成长的工作,不能和孩子做朋友。父母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具体应该在孩子几岁建立,我觉得要因人而异,不要太早,我个人认为在小学高年级时比较好,当然如果孩子特别懂事的可以提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