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课文对学生如何写一项实验,如何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具有启发性 。所以我将课文与习作“结合”教学。
授课大致过程:
一、板书,强调字形,读题。
二、了解作者法布尔(资料袋)
三、自读课文划分段落
划部分,依据要明确(目的、过程、结论)这一点孩子们做的很好,有个孩子在过程这部分把第七段没有纳入,进行指导。
[意图]整体感知。
四、精读第二部分(为习作做准备)(重点部分)在这一部分我尝试了同桌讨论。
要求:齐读第二部分,讨论完成课后第一题表格。
1.用上顺序词自主梳理。(先……接着……然后……再……最后)
[意图]为单元习作“铺路”。
2.教师点拔,师生总结 ,完成表格。
a.对比感受语言的严谨准确。
b.关注情况(细节)及想法→感知入物形象→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c.指导朗读
d.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孩子们做得也很好,比如“本能”,孩子们联系上下文,说:“天生就有的”(师:对!即与生俱来)
原文: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五、结束课文。
1.“我”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2.回顾课文。现在请你有序、准确、完整地说一说法布尔这个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3.明确、梳理本单元习作的要点,布置习作。
我觉得本节课在讨论环节孩子们还是很给力的,毕竟我作为教师自己都不是很明确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很少训练。此外我也不是很确定这一节课是否适合用这种方法,但我还是“唐突”了!
孩子们讨论的时候
孩子们讨论的时候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不如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