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前浏览了简书好友"追问教育"的《自家的孩子才是宝》一文。作者开篇就说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虚无缥缈,只有自家的孩子才真正是宝,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诋毁自家的孩子! 触动颇深。
为了我们所谓的脸面活争气,有时我们毫不顾忌且近乎残忍的诋毁我们的孩子。
成绩出来了,我们常常说对孩子说:"看看吧!和你玩得很好的X同学,他这次又领先于你了。你是怎么搞得呢?你就那么不如人家吗……"
各种比赛结果公布了,我们的口头禅也是:"瞧瞧吧!人家怎么能拿一等奖?你呢?……"
尽管老祖宗早就告诉我
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关于对比的道理。但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有着“比别人更强”的欲望,肩上也都背负着XX人“你应当更棒”的期许。再加之我们恰好有满足这中上进心的能力时,随着欲望的不断延伸,到最后就变成了一种折磨。因为争强好胜的欲望不会甘于我们在与他人的对比中败下阵来,因此它会在你比不过别人(尤其是你心中的某个目标)时使你难受。但是,对比本身又有何过错呢?我们害怕比不过别人,甚至因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自暴自弃,而对于孩子,当他们的能力或水平达不到期许的时候,这种负面情绪是否会是一种无形的伤害:介于外界施于的烦恼叠加,负担的加重。对比本身有何干呢?我们被“对比”伤害,其实是因为我们喜欢优秀惯了,喜欢杰出惯了,从而放不下身段。我们常常忘记换位思考:是孩子不如别人的事实还是自己不如他人。殊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个道理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样正确,可放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就总会无法接受。优秀惯了就渐渐忘掉了其他的可能性,而把自找的苦痛归咎于对比。若对比真能给人以确确实实的精神伤害,那么包括我们的许多所谓“学渣”朋友恐怕都死绝了。单纯的对比本身怎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就是一句玩笑话么。而真正被一点点对比伤害到的,恐怕都是庸人自扰吧。
对比本身不是伤害,但伤害到的确实是内心堤坝的防线。你轻易的对比,击碎的往往是孩子的自尊…… 让我们的对比更加正面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