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一壶清露,酿酒,烹茶

白露,露白。未唏时收取,酿酒,烹茶,皆是美事。


—题记



        《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那是四百多年前的白露,李时珍很早就起床了,他要趁着太阳尚未升起时,去收集清露。

        他左手拿着青花瓷的盘子,右手拿着檀木香签。走进院中,院子里有牵牛花,有狗尾草,有小白菜,有番薯。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它们,生怕一不留神将某一颗露珠碰碎。他先是从牵牛花里倒出一杯,还掺着昨夜的月光,流入盘中,像一条小溪一样清澈。接着他又从狗尾草的叶子上剥落一滴,从白菜的叶子上弹下一滴,又从番薯叶的尖端引下一滴。

          盘中的小溪一点一滴汇聚,不一会儿就有了江河般的满。他满心欢喜地端着,仿佛那不是露水,而是无根的神水。



        从明朝开始,收清露,就成了白露的一场仪式。或许,没有哪一个季节的水,有如此的待遇,被一个药学家奉为至宝。

        置于青瓷茶壶,小火煎之,倾于青瓷茶碗,沉淀静之,当阳光慢慢透过窗纸,落在李时珍的脸上,那浅饮清露的喜悦,是那么平静满足。

        据他说,白露的清露有神奇的药用价值,煎服,能让人愈百病,止消渴,延年不饥。

          一个每一种药材都要亲自去尝,每一种中药的配伍都要经历无数次尝试的人,关于这段清露的记录也一定有过长期的试用。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还记得这样一场仪式,正是因为对他的信服,也是对他的纪念。

          白露,我们也该净手焚香,拿着干净的盘子,接满一壶清露,酿酒,烹茶,静品秋深。



          露水,作为无根之水,在茶道里应该属于最上乘。比起雨水,雪水,它更珍贵。

          任何来之不易,都值得我们致敬。任何藏着仪式的拥有,都让我们觉得美好。

          从一个清晨的收集,到沉淀静之的处理,再到倒入茶壶中,投进新采的茶,小火慢慢煎之,待水声响起,待茶烟氤氲,整个房间里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倒进茶盏,青绿如山水的茶汤,如同映照着山水的露水,那晶莹剔透的白露茶,如何不让人心旷神怡。

          或者,我们用新收的露水酿米酒,将新糯米泡发一个晚上,白露的清晨放在火上蒸熟,然后加入新收的露水拌凉,再撒上甜酒曲,搅拌均匀,放进瓶子里,中间戳个洞,观察出酒情况。封闭然后交给时间,两天后,就可以喝到带着糯香的甜酒。

          一个白露的清晨,在一杯茶中品露之清香,在一瓶酒中等露之甘甜,那是怎样的寂静欢喜。




          收一盘清露,煎服养生,那是李时珍的最爱。收一壶清露,酿酒烹茶,是我们修身养性的仪式。

          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生命常常是紧张焦虑的,需要偶尔慢下来,让身体舒展开来,让心情平静下来。

          而恰逢周日的白露,正好给我们这样的机会。给白露一场仪式,让自己放下悲喜,只安于一滴露的清澈,一杯茶的清香,一杯酒的清欢。

          如果你喜欢去晨练,别忘了带上一个干净的瓶子,和牙签,收一瓶清露。顺便嗅草香,见花开,净尘心。

          如果你喜欢喝茶,别忘了以煮一壶清露与一捧新茶的喜悦,慢慢开始。绿茶你就喝出山水,红茶你就喝出沧桑。

          如果你喜欢喝酒,别忘了以一股清露入喉的舒畅,慢慢品尝。清香的部分是露,浓香的部分是丰收。

          愿这个白露,因为一场收清露的仪式变得清新脱俗。因为品着清露的味道变得心静如水。



文字:爱吾爱

图片:网络,诚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