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Gmail中土史事有感

回顾朋友圈历史上的4月1日,例行出现的话题是三个:愚人节,张国荣,Gmail。其实提Gmail的没几个人,但依然令人耿耿于怀。

Gmail的诞生对当时乃至如今Email格局的影响,IT圈仍会惊叹唏嘘。对互联网应用需求的供给、导引和蕴含其中的远见,Gmail的某种示范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同时,有趣的是,也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土互联网普通用户对此漠然不知。

如同对并不遥远的几个“年代”,由于选择性的记忆或屏蔽,我们中越来越多的大多数,越来越不会对其“意义”有特殊的感受;当有人声情并茂地表达一些刻骨铭心,这个“大多数”也只会将其理解为普适性、标签化的欢喜或忧伤。这个比方并不确切,还特显突兀,但Gmail的中土史事大抵如此。

互联网老炮儿如keso,总会拿2004年4月1日的Gmail,来反衬“后世”商业市场愚人节创意的乏味。说来不知算是可惜还是不可惜,这种乏善可陈,因为对Gmail的物理性无感,多数普通用户无缘感同身受。

对了,顺便提提,前两天有人近乎雀跃地传布说,“谷歌翻译”的app,“回归”了。也就是说……这么说吧,我们能用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