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五)

互联网2.0

互联网商业化历史上第一件大事当属1993 年思科公司的上市,恩科算不上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它的业务和互联网的发展息息相关。当时互联网正从学术界向商业化转变,对于网络设备的大量需求造就了思科的神话。在上个世纪90 年代,思科是少有的增长超过微软的跨国公司。

如果说思科为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准备好了硬件设备,那么网景公司则为互联网的用户开发了访问互联网的手段。在网景公司推出它的浏览器之前,上网的操作是非常复杂的,只有相当熟悉计算机的人才能通过一些很难用的软件使用互联网。网景公司的浏览器使得任何会用鼠标和键盘的人都能透过互联网浏览和传递信息。网景公司也因此在短短的时间里成为IT 行业最热门的公司。这是1995年的事

在互联网发展中比微软更有眼光的是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和菲洛,他们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当互联网上的内容还很少时,他们就注意到了互联网内容的重要性。一方面他们整理和索引互联网的内容,另一方面他们干脆自己把本来离线的内容搬到网上,这样就开创了互联网门户网站。这个举措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短短几年间,从美国到日本再到中国,门户网站之风席卷全球。到2000 年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网站全部是门户网站,在美国是雅虎、MSN 和Excite 等在中国则是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的特点是网站处于互动的主动一方,而用户处于被动的一方。门户网站提供上网方式( 至今雅虎、MSN 都还和电信公司一起提供DSL 等第用户上网的服务),提供内容,并且引导用户访问他们感兴趣的网站。最后一条服务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分类目录和搜索引擎来实现的。信息流单一地从门户网站和二级网站向用户推送,这和传统的媒体一一报纸,广播和电视完全相同。用户唯一可以发言的地方是留言板BBS 。但是, BBS 很难完整记录一个人一贯的思想和观点。当然,有免费Web Hosting 的用户,比如学校的学生可以建自己的网页,但是个人网页的内容大多是静态的,而且它们本身也是向其他读者推送信息。因此,很多人把雅虎看成一家传媒公司,而不是技术公司。

一家互联网2.0公司必须具备下面全部,至少是其中的一些特征。
  首先,必须有一个平台,可以接受并且管理用户提交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服务的主体。当然, 这里面用户的内容不是指在BBS 灌水, 而是实实在在的资讯、信息和基于各种媒体的娱乐内容。一个很好的例子是YouTube ,它提供了一个很方便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视频录像。

和以往各个视频托管( Video Hosting) 网站不同的是, YouTube 甚至可以允许用户在YouTube 上开设自己的频道,这样它就完完全全扮演起电视台的角色了。

其次,甚至比第一点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且提供给其他用户使用。这一点是Facebook最大的特点。在Facebook 上有上百万的软件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基于Facebook 开发了成千上万的小软件。在Google 和MySpace 的OpenSocial 平台上,人们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只是影响力远没有Facebook 大。

第三,交互性。早在2000 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一种“我可以进你的计算机, 你可以看我家的电视”的交互通信和信息共享的境界

第四, 非竞争性和自足性。互联网2.0公司是通过提供交互的网络技术和资源,将互联网用户联系起来,使得这些用户自己提供、拥有和享用各种服务和内容,是一种自足的生态环境。而互联网2.0的公司不应该过多主导内容和服务,不应该参与和用户的竞争。以YouTube 为例,它host 的内容是用户(包括个人和专业的传媒公司)提供,它自己并不制作和拥有内容, 与其他提供内容的用户竞争。从这个角度看,它们更像电信公司,而不是传媒公司。

几乎所有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都懂得,公司要想发展,就要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服务。他们总是挖空心思研究用户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否则一定是失败。Facebook 完全不同,它只是为大众提供一个平台,用它前一任总裁帕克的话讲, 它们其实不需要知道用户想在Facebook 上做什么,只是让用户感到酷。至于在这个平台上用户需要什么他们自己去开发。这样, Facebook 就不承担任何产品决策错误的风险,而是一门心思专注于把这个平台做酷、做好。目前,为Facebook 提供服务的各种软件技术人员多达上百万人,他们在短短的几年里,为Facebook 提供了55 万2 种大大小小的服务,使得Facebook 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成长最快的虚拟世界。

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论述管理者和商人的关系时讲到,**“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意思是说,好的管理者应因势利导,不干预商业活动,次一等是对商人和企业家诱之以利,再下一等的是对商业行为指手画脚, 差的是将商业管得死死的,而最差的自己跳进去和商人争利。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公司也是一样,好的公司不需要提供具体的内容和服务,而是让用户自行解决。这是互联网2.0的精髓所在。假的互联网2.0的公司,自己一方面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思维还停留在互联网1.0 时代,自己同时是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在和用户争利,中国很多视频网站都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 Facebook 做到了五联网公司的最高境界。在现有的互联网公司中,包括大公司的在线部门,如果有哪家将来有希望挑战Google ,恐怕只有Facebook 了。

和Facebook 相比, MySpace 和腾讯的Qzone 的这种平台化效应要小很多,而且腾讯的Qzone 目前还不完全是开放性的平台。

为了方便用户上传视频节目,很多摄像机生产厂商都在自己的产品上安装了上传到YouTube 的按键。一家公司发展到这个时候,它的对手便几乎不可能超过它了。
  和Facebook 一样, YouTube 成功最关键的地方是自己不提供任何视频内容,这样就不会与视频提供者争利。同时, YouTube 将每个用户都变成了平等的内容提供商,这样就鼓励了全社会为它提供内容。当然这第二点严重影响传统影视公司的利益,因为它们这些”职业队“几乎被降格到和山寨个人用户平起平坐的地位。再加上YouTube 的一些用户不断盗版他人的影视节目,因此影视公司和YouTube 的官司不断。最终, YouTube( Google) 开发了识别盗版影视节目的技术,将盗版影视节目可能带来的利益全部付给原创者,才渐渐平息了各种官司。

从技术的层面看,互联网2.0并没有太多新技术,它更多的是对互联网生态环境的一次优化。如果我们把互联网2.0前后的格局和微软出现前后的世界计算机产业的格局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二者的发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微软以前,以IBM 为代表的计算机公司总是从硬件设备到操作系统软件再到所有的应用软件从头做到尾,每一家公司都希望全世界就它一家独大,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好都消失。
  微软创立,它成功地向全世界显示,只要它把一个操作系统平台做好就足够了,至于操作系统上需要什么应用软件,就交给各个大小软件公司和个人去完成了,这不是它微软的事情。同样, 它也不关心计算机厂家是如何设汁计算机的,只要它们愿意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即可。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不和微软竞争操作系统平台(和它最赚钱的Office 软件) ,微软不介意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软件公司,毕竟,它们是在变相维持着微软帝国的统治地位。
  和微软同时代的另一个软件巨人甲骨文也是如此,虽然它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平台,但是它牢牢控制着世界上市场最大的应用软件一一数据库系统的平台。甲骨文并不需要像以前的IBM 一样直接为银行和大公司开发数据库,而是仅仅提供一个通用的数据库平台,具体的数据库软件要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至此,计算机的生态链就形成了,它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样子。

在互联网1.0 时代,像雅虎这样的超级门户网站,实际上扮演起了当年IBM 的角色,它提供几乎所有上网必备的服务,从用户拨号上网(后来是DSL),到互联网的目录和查询,到Email , 再到即时留言和语音服务。
  同时它还是新闻、视频和其他形式的内容的提供商,并且又是几乎所有重要商业活动的提供商,包括找工作、在线旅游业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等各种活动。概括起来讲,它覆盖了整个互联网的产业链。

互联网2.0公司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专注于打造通用的平台,而由社会上的开发力量和广大用户补充成完整的服务,从Wikipedia 到Facebook 都是如此,它们相当于软件时代的甲骨文和微软。当年的甲骨文和微软在技术上并不比IBM 更好,但是它们占据了软件时代的制高点。

金融危机

一般人们会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小公司不稳定, 因而存活的几率小,而大公司毕竟家大业大能够坚持的时间要长一些。其实,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问题和难处。很多大跨国公司其实有点像红楼梦里的贾府,外面看上去还很光鲜,里面其实已经掏空了。一些在前一次或前几次技术革命中产生的大公司, 包括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很多老牌电信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实际上已经跟不上今天技术革命的步伐了。这些公司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却又思想僵化,缺乏创新。在公司结构上,它们机构膝肿,人浮于事,总之,活生生地就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恐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债务很高,因为它们其实已经很长时间靠借债来维持运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值。如果没有经济环境的巨变, 它们将长期不死不活地存在下去。这些公司的业务面广,在政治和经济中影响力非常大,它们会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拼命维持自己日益衰落的统治地位。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为例,它们一个季度亏损的金额是它们市值的好几倍(通用汽车公司2009 年1 月的市值只有1 6 亿美元,而它在2008 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亏损却达到了40 亿美元) 。但是,由于它们的影响力大,动不动以失业等作为理由,要挟政府寻求财政帮助,在宏观经济平稳的时候,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很难破产。
  在科技工业领域也是如此,虽然这些恐龙级的公司盈利一直成问题,但是它们多少有些家底,又和政府部门有很深的渊源,在商业竞争中,它们经常以大欺小,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把新兴的小公司挤垮。在这种环境中,新兴的小公司要想取代原有的大公司是非常难的。
  现在, 金融危机来了,全球的经济危机来了,这些靠吃老本的公司在全社会都没有剩余的资金时,所有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金融危机首先将淘汰掉这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恐龙级的公司,因为这些长期部借新的贷款来偿还旧的贷款利息过活的跨国公司,现在已无法贷到新款,或者贷款的成本太高。在金融危机以前,像通用汽车这样信用不太好的跨国公司,贷款的成本是每年8%-10% 的利息,金融危机时一度涨到了20%。这些公司已经永远无法还清贷款了,于是只能宣布倒闭。

而那些刚刚起步,还无法盈利的新创公司除了受宏观经济衰退的打击,还会遇到来自风险投资者人为的压力,它们会加速两极分化,情况好的小公司会很快得到承认而发展起来,前景不好的则会突然死亡。在正常的宏观经济环境中,风险投资倾向于广种薄收,它们投资的公司数量较多,强度不是很集中。同时,风险投资家一般不干预他们投资的小公司的运营,只要那些新创公司能够运营下去,风险投资商会让它们自由竞争、自然淘汰。
  但是,在经济危机时,风险投资家们不得不主动收缩战线,弃卒保车。它们通常的做法是迅速关闭成活可能性小的公司,把资金集中投入给可以生存下去的公司中,保住一些重点投资。在2001~2003 年间,风险投资公司强制关闭了很多仍然有足够现金,但是短期无法盈利的小公司。而对于那些运营不错的公司,反而可能得到比宏观经济好的时期更多的资金,虽然它们日子也颇为艰难,却无疑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首先,由于风险技资公司的重点扶植,它们在资金上比它们的竞争对手更加充裕。其次,它们可以雇到以前根本请不来的优秀人才。Google就是在2001 年到2003年其他公司裁员时,打造出其工程部门的核心的。第三,经济衰退为生存下来的公司扫清了大部分竞争对手,给它们创造了宽阔的生存空间。在金融风暴前成功融资的Facebook 显然是得益者。因为从2008 年下半年到2009 年底, 基本上就没有哪家新公司在做社交网络的事情。
  在2001~2003 年的上一次经济衰退中,九成以上的互联网公司都关门了,同时由于寻找风险投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也没有新的公司诞生,这些真空的市场给Google 、Overture 和PayPal 这样运营不错的公司创造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在2001 年以前,每争取一个互联网用户需要花几十美元(一家叫College Hire的在线求助网站为每份简历付100 美元)。2001年后,不仅是Google,Overture和PayPal 也就花0.01 美元广告费便占领了市场(当然PayPal 还是给新用户5美元,但是比后来Google Checkout的30美元少多了)。从积极的角度看,相当于经济危机不仅为这些公司的存活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而且为它们提供了不需要做广告就能发展的少有的机遇。2004 年后, Google 高调上市,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老大,而Overture 和PayPal 也被高价收购了。其中PayPal 成为了全球在线支付的主导公司,并且至今依然以每年两位百分数的高速度发展。
  不仅是这些成了行业主导公司的企业得利于经济危机替它们清扫了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无数存活下来的小公司在经济复苏后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讲过, 一个产品如果不能盈利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浪费了原本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有限的资源和资金。这种经营的理念在前几年盛行烧钱的年代,被嘲笑成短视和唯利是图。很多做产品、办公司的人荒唐地认为一个产品或公司盈利与否不重要,只要有用户就行。他们美其名日为客户着想,实际上是为了骗取投资或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升迁。其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投资和时间。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欧洲1500年来的历史,便不难看出经济地位最终决定一切。欧洲在封建时代(罗马帝国灭亡到法国大革命之间),并没有一个强力的国王( 即使是教皇的权威也经常受到挑战),这个欧洲实际是由一群封建领主控制,这些公爵、伯爵和骑士们在它们的领地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有自己的一个城堡,通过它控制着自己的领地。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颁布法律并收税。手工业者、商人和高利贷者在城堡附近居住,这样既可以应付领主的需要,也可以在危险的时刻有一个庇护所一一城堡。
  城市在中世纪并不重要,虽然历史上,在古埃及、巴比伦、希腊和罗马,它们是国家的中心。
  十字军东征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欧洲。人们从欧洲西部、北部的农村迁移到地中海沿岸。人们发现世界并非仅限于他们狭小的城堡和修道院之内, 而是海阔天空。在地中海沿岸, 城市重新发展起来了,出现了制造商和商人,并且通过手工业和商业,手里便慢慢地积蓄起少量的钱财, 此举最终改变了他们在中世纪社会的地位。
  中世纪的领主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同时是作战的骑士。十字军东征把古老农业社会的陈规打了个天翻地覆。这些骑士们,在教皇的号召下,跋涉上几千公里的路程前往中东去作战。他们不得不支付自己的装备费用和路上的交通费、伙食费。这些城堡的主人,有财产但是没有现钱。因此伯爵们不得不从商人那里去借。像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描写的夏洛克那样的放贷人,端坐在兑换柜台(banco,它就是银行bank一词的由来)后面,很乐意伯爵大人有求于他们,伯爵大人张口就要几百个金币。那可是放贷人一辈子的积蓄,因此后者为了保险起见,要求伯爵用庄园作抵押。
  这样,万一公爵大人在征讨土耳其人时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的钱才不至于打了水漂。借贷的双方最早都没有意识到这对借钱的人来说是一笔很危险的交易。最终,总是夏洛克占有了庄园,而伯爵却破产了。
  当然,伯爵大人的财产和权力并不是一次就失去的, 商人们开始只是要求获得一些对领主来讲无关痛痒的权利,比如在领主的土地上打猎。领主们急需现金,想到只要答应商人们打猎就能获得几百个金币,便答应了。
  从伯爵大人接受这项交易的那天起,他们不知不觉签署了自己权力的死亡证书。他们的书记员拟好协议书,伯爵大人盖上自己的印章,因为中世纪的愚民政策已经让他们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了。一切万事大吉,领主兼骑士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去东方对付穆斯林了。两年后,他们回到城堡,已是一贫如洗了。而城里人正在他的领地上打猎,搅得他不得安宁。大为光火的伯爵吩咐管家把众人赶走,商人们很听话地走掉了。可当天晚上,商人的代表, 一个面包商来到了城堡,他彬彬有礼,先是祝贺大人平安归来,然后提醒伯爵大人是他亲自恩允他们打猎的。接着,面包商出示了那份有伯爵徽章的契约。伯爵大人不得不极力克制自己的冲天怒火,从此默许了商人们在自己领地的持猎权。
  半年后,伯爵大人想翻新他破旧的城堡了,于是他又想到了商人。这一次,商人们提出的条件是允许他们在伯爵领地的城镇成立自己的行会,管理商业而不受伯爵的干涉。这一回,伯爵大人很不情愿,可他确实需要那笔钱,又只好答应了。半年后,伯爵的城堡修缮完毕,可是他却不愿意履行自己的诺言,因为他有自己的士兵,商人们对他无可奈何。
  市民们除了谴责一下伯爵的背信弃义,便无能为力了。可当下一次公爵急需用钱为女儿办嫁妆的时候,他连一个子儿也借不到了。因为他已经被认为“信用不佳” 。伯爵大人不得不忍气吞声,低下高贵的头颅,答应做出某些补偿。在伯爵大人拿到借款之前,市民们获得了他们梦想的权利。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这种情形在欧洲各国经常发生,而且越来越普遍。最初只是小封建主开始借债,后来连国王也是债台高筑了。
  为维持自己的排场,大小封建主,上至国王下至乡绅开销一直很大。法国到路易十五时期,国王的债务已经到了根本无法还清的地步。封建主们总是通过赋予公民特许权来交换他们急需的现金。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吸引着附近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在经济上已经取代了城堡的中心位置。
  杜会各阶层经济地位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当然,这种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缓慢的,不情愿的,并且不时发生一些流血冲突一一市民和手工业者被封建主逮捕和杀害,商人和银行家的钱永远追不回来了。但是,历史的趋势是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和重要,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并且要被历史抛弃。这种冲突的高潮就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国王的债主们,第三阶层,这次是向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六要求国家的管理权了。同王当然不答应,结果是他被送上了断头台。
  温和一些的乡绅们也许可以避免路易十六的厄运,但是当年伯爵大人的后裔们,坐在自己年久失修的城堡里,看着外面城市一切欣欣向荣的最象,感叹着从他们祖先稀里糊涂地签署了第一张用自己封建特权交换财富的契约时,他们的厄运就已经注定了。城里人对乡绅们已是不屑一顾,他们在好好地享受得之不易的权利。这些是他们祖先经过十几代人的持续斗争才辛苦得来的呀。

云计算

云计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公司的拉里· 埃利森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Network Computer 的概念。作为世界第二大的软件公司,埃利森的甲骨文一直在默默挑战着微软以客户端为核心的PC 王国。和拥有客户端的微软不同,甲骨文拥有服务器端最重要的软件一一数据库。本来这两大软件公司的核心业务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应该相安无事。但是,由于诺威格定律的限制,这两家公司要想发展就必须侵人到对方的地盘里去。微软推出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一… SQL Server。
并且占领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市场。而甲骨文,对客户端可以说是一点控制权都没有。由于在微软的黄金时代里,世界上几平没有一家公司在客户端软件中能打赢微软的,所以埃利森干脆放弃在客户端和微软的竞争,提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Network Computer。
试图干脆将用户对客户端的需求降到最少。这种对微软釜底抽薪的做法在战略上确实是一步非常好的棋,而埃利森本人又是IT 行业仅次于盖茨的强将,但是甲骨文这件事却没有做成功。其根本原因是这个思路过于超前。

2002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碎带来的经济衰退结束后,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挑战微软商业模式的重任也毫无疑问落在了Google 头上。和以前仅仅提供简单的服务不同, Google开始提供替代各种客户端应用和服务的在线服务。通过收购Keyhole公司, Google 把原来运行在客户端的3D地球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这就成为后来著名的Google Earth 。通过收购Picasa ,Google 将原来在客户端的图片处理(Photoshop 等)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通过Google Docs,它将用户最常使用的Office的功能搬到了互联网上。当然,它的Google Account联系的Gmail和Calendar 完全可以取代微软的Exchange 在客户端提供的各种功能。这下子,离开了微软的Office,Adobe的Photoshop,用户还真可以完全依靠互联网提供的服务进行日常的工作了。

Google、IBM和亚马逊在2005年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虽然当时这三家对云计算的理解完全不同。IBM 是为了卖设备,Google 是因为有大量用户,希望将用户的应用都搬到网上,而亚马逊则是希望出售计算能力给各个商家和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在宽带上网和搜索引擎普及以后,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变得方便许多。在2000年以后,运营几万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的出现,使得计算资源和能力有了共享的可能,而这些大型数据中心之间采用高速光纤网络连接。这样全世界的计算能力就如同天上飘着的一朵朵云,它们之间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享用一个甚至是多个大型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存储功能,而自己家里的PC 机则渐渐降级为一个重要性不大的终端。这样,在表面上似乎又回到了当年IBM 大型机的分时共享模式,只是一台大型机被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取代,大型机到终端的专线被互联网取代,而用户从大型企业普及到每一个人。被微软压制了多年的IBM 当然希望通过这个转变重新谱写它的百年传奇。IBM 服务的对象依然是企业级用户,它的商业模式是卖云计算的服务器。这是IBM 对云计算的理解。它不具有自己对外使用的数据中心, 因此至少目前无法提供对外的服务。

首先,它把本来运行在客户端的许多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图片处理和分享的Picasa ,类似Office 的字处理、表格处理和讲稿演示( Presentation )搬到了服务器端,或者说云端。虽然这些应用与PC 上进化了十几年的同类产品相比非常的初级,包括我本人开始都怀疑它们是否可以完全取代个人电脑上的那些软件。但是, 它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首先这些简单的、免费的替代品能完成这些复杂的同类产品90% 以上的功能, 基本上能满足95% 的用户的需求。实际上Photoshop 和Office的那些复杂功能连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人不经过训练都不会用到。要知道买一套正版的Photoshop 和Office 是很贵的,对于个人用户,一套Photoshop 的价格从200 美元到上千美元,而一套Office 的价格也在100美元到300 美元左右,视功能而定。对于企业级用户,成本更高,是每年收使用费的。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 Google 的这些在线的应用软件分享数据和信息的功能要比原来基于个人电脑上的同类产品强得多。如果一个小组几个人一同起草一份文档, 用Google 的Docs 比微软的Office 要方便许多,虽然前者的排版不如后者漂亮。这个分享功能成为了Google 基于云端应用和服务的卖点。

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使用大量在云端的计算资源,包括处理器CPU和存储器(内存和磁盘)而不需要自己购置设备。打个比方来说明这一点,这就像我们不需要自己在家里的院子里打井取水,在家里的厨房里用一台柴油机发电一样,而是用水电公司提供的服务。它的好处是让全社会的计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让每个使用计算资源的人和公司成本尽可能低。

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终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和工具不需要存储和运行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不一定要存储在本地,而可以保存在互联网上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有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这样,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人侵等麻烦。

最后让我们从工程上看看云计算的关键之处。云计算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普及首先离不开巨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全球高速光纤主干网的铺设,这就好比电的普及离不开发电厂和输电网一样。在Google,这些工程称为全球基础架构,它本身也需要很多关键技术,甚至一些看上去IT无关的技术,比如制冷技术。全球基础架构设计和实施的好坏可能会导致运营成本上成倍的差别。
  要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访问互联网,互联网的入口是个问题。
  这和手机网络覆盖率或银行的ATM 机的数量是同一个道理。只有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取到钱,他才会从携带现金转为携带取款卡;只有当用户可以在城市的任何地点使用手机,移动通信才会彻底取代市话业务; 只有当用户可以在城市大多数地区都能很方便地访问网络, 才会将自己的文挡和日程表放在网上。

云计算在全社会的普及将从根本上颠覆lT 的产业链。到目前为止。
lT 的产业链还是以WinTel 为主线,以互联网为辅线。在十年前,整个IT 行业还没有一种力量能动摇微软和英特尔在IT 领域的主导地位。整个IT 行业,最挣钱的业务被微软和英特尔靠垄断牢牢把握着,其他公司只能作为他们的下游,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勉强生存。对用户来讲,大家也没有选择。如果不采用英特尔的CPU 和微软的操作系统( 比如用苹果) 。几乎没有太多的应用软件可以使用,而且和其他人的计算机也无法兼容。随着云计算的出现。
WinTel 的结构不需要外力作用,就会摇摇欲坠。
  首先,随着WinTel 体系的日益式徽, 一大批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受到严重挑战。当然, 首当其冲的是微机上的操作系统变得不再重要。在WinTel时代,因为大家的很多上机时间是在“单机”上, 使用的也是客户端软件,因此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任何一个应用软件开发商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用户数最多的操作系统,否则它的应用软件没有人用。在云计算中,所有的应用都放在服务器端,终端的类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选择,无需为兼容问题发愁。以Google 的Gmail 和Google Calendar 两项服务为例,它在PC 、苹果Macbook、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如iPad) 上,体验都差不多。
  没有了对操作系统的依赖,对英特尔CPU 的依赖也就减少了。现在,一些可上网的终端,包括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部分上网本采用的都不是英特尔的CPU ,而是所谓基于ARM 的CPU。ARM 实际上是一个对外公开的设计,任何半导体公司都可以买它的CPU 设计制造自己的芯片。英特尔如果今后想在用户的电脑处理器市场上保持目前的份额,需要靠技术进步和价格优势,而不是靠垄断。

由于所有的用户终端都要和云端的服务器通信,那么浏览器的重要性就变得非常突出。最极端的情况甚至是除了浏览器和挂件,用户在自己的客户端上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应用软件。这样用户的信息安全完全由云计算公司的专业信息安全人员来保证,就如同银行客户的钱向银行专业的保安人员保护一样。没有了乱七八糟一大堆的应用软件,用户的电脑上感染病毒和木马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小。这时,谁控制了浏览器, 谁就控制了终端用户,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两年里,客户端软件的竞争将集中在浏览器上。

下一个Google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 年前的历史。在1990 年前后,个人微机已经非常普及,但是作为微机操作系统的提供商微软公司,坯是一个小公司,更没有成为微机软件业的垄断者。蓝色巨人IBM 公司还试用主导微机市场,从技术和资本上看,它都超过微软。甚至当时莲花公司,从营业额和人数上也超过微软。当时的操作系统之争还远没有结束。我们在前面介绍过,苹果的麦金托什OS,Novell的网络操作系统和太阳等公司的Unix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于微软,它们在市场上还在和微软顶着头竞争。在那前后。诞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主要针对微机的软件公司,包括著名的财务软件公司Intuit。

到了微软视窗Windows 3.0出来并且迅速占领市场后,微软的垄断地位已经形成, 一半最挣钱的应用软件,包括字处理(原WordPerfect公司的拳头产品)、表格处理(莲花公司的产品)和浏览器(网景公司的产品) ,都成了微软的囊中之物。有幸活下来的像样的软件公司只有两家,做财务软件的lntuit和做Photoshop的Adobe。不仅如此,从Windows 3.0 垄断市场以后,再也没有几家像样的软件公司上市。Intuit和Adobe都是以前就存在的公司。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存在一个足够大的应用软件市场,微软就一定能依靠它的垄断地位、财力( 甚至主要不是靠技术)来抢得这个市场。因此,所有风险投资公司要问软件公司创业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微软会不会做?”   那么难道聚全世界之力, 还不能搞出一个比微软还好的操作系统取代微软么?事实上开始还有人作这种努力,但后来还是越来越少,因为大家发现微软的操作系统“足够好了”或者说“够用了”,因此,在用户中不存在代替它的必要性了。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即使今天出现了一个比微软Windows 好一倍的操作系统,用户也没有要换操作系统的欲望,因为微软的“够用了” 。“够用了”这条很消极而枯燥的原则,让所有想通过做一个操作系统取代微软的努力都变得无效。

既然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方面的路子都给微软堵死了,那么“下一个微软”那样大的科技公司必然不会出现在微软所擅长的领域。事实上,更早以前并没有出现第二个IBM ,今天也没有出现第二个思科,道理相同。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Google今天的地位,它和当年微软的情况出奇地相似。到2009 年,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总值大约是300亿美元,而Google一家占了其中的1/3。如果加上Google的联盟者,这个比例超过1/2。Google 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也大致如此。Google 一边罩着成百上千万的广告商及几乎同样数量的内容商, 一边坐拥几亿乃至十几亿的网民。

任何一家广告公司想做广告,首先会想到Google。而内容商也是如此,因为它们和Google 联盟可以获得最充足的广告源, 当然大部分网民想找什么商业化的东西,也需要到Google ,因为它的商业信息多。现在, 互联网广告市场每增加一份, Google 和它的同盟者就拿走一半。如果有新的做广告的渠道, Google 是最容易占领这个渠道的,因为它有最多的广告商。虽然手机和视频广告在几年前对于Google 来说是新领域,但是它分别通过Android操作系统和YouTube网站,再次取得无人能挑战的地位。

在3G 时代,基于3G 的服务会比PC 机时代带来更为巨大的商机。Google 公司就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才敢于免费开放它的Android 操作系统。但是, 3G 的增值服务远不是Google 一家能吃下的。虽然目前在手机上最容易挣钱的应用还是搜索,而且手机搜索的商业转换率甚至好于传统互联网上的搜索,但是,从长远看,基于手机的支付和社区(包括游戏)商业前景非常乐观。因为Google 在这两个领域并不很领先。

本书迄今为止,介绍的公司大多在美国,但是将来这个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首先,华为如果上市,肯定会进入千亿俱乐部,由于它已经经背多年,而且已经成名多年,故暂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接下来我们还是关注一下互联网公司,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全世界只剩下五家半主要的主营业务在互联网或电子商务的公司,我一点也不奇怪。这五家半公司应该是:

Google ,它控制着全世界的信息源;  
 
亚马逊,它是电子商务中的沃尔玛;
  
Facebook ,它控制着互联网的社区;  
 
Twitter ,它控制着手机的社区,但是毕竟它目前还太小,只能算半家;

阿里巴巴, 它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电子商务的生态链和最大的营业额;

腾讯,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注册用户群, 并控制着中国五联网和手机网的虚拟社区。

这里面中国的公司占两家。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中国的百度,因为它只是一个区域性互联网公司。有人把它比作中同的Google ,这个比喻并不恰当。Google 更多地是一个科技公司,而百度仅仅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如同当年风光一时的雅虎是个技术竞争力不很强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科技公司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开拓新的成长点,而靠运营壮大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在主营业务成熟后,成长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我们不妨大胆地预测:

百度现在很光鲜的中国搜索市场份额将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蚕食或限制。事实上如果把阿里巴巴的淘宝看做一种商品搜索,它的广告收入已经和百度处在同一个量级。百度难以成为国际化公司的原因是它在所有的非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努力都是失败的。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在海外的扩展至今是成功的。

阿里巴巴实际上不是一个以科技驱动的公司,它和戴尔有相似处, 是一个靠着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在科技领域经营得非常成功的商业驱动的公司。阿里巴巴的业务目前有三块,它的传统业务一-B2B 的电子商务, 的C 的业务一一淘宝,以及在线支付业务一一支付宝。其中B2B 的电子商务在美国和世界上没有可对比的公司,而淘宝几乎是亚马逊和eBay 的总和。这两部分占掉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几乎半壁江山,而支付宝则完全是PayPal 的翻版,控制了中国2/3 的在线支付。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阿里巴巴已经完全占领中同电子市场的制高点,而且只要它不犯大的错误,现在找不出一家公司可以挑战它的商业地位。

阿里巴巴的成功很多人归结为它的创始人马云的天赋和能力。这一点确实不容忽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马云是当今中国五联网行业最有头脑、远见和执行力的人。很多人,包括马云自己都认为是阿里巴巴开创了中同的电子商务市场。从效果上看这一点并不错,但是有些因果倒置。事实上是,中同非常糟糕的批发和零售商业环境,要求必须出现一家阿里巴巴这样让  商业变得容易的公司。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国的商业流通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但是所有到过美国的人都发现,同样中同制造的商品在美国的价格要比在中国便宜得多。在美国即使是像梅西( Macy's ) 这样的世界名牌百货店,里面名牌衣服的标价也大多是两位数(几十美元) ,而在中国即使是二流的商厦,里面稍微象点样的衣裳也是三位数的价。这不是因为美国的东西便宜,而是中罔大多数商品的零售价太高。一位在中国做私募基金的朋友对我讲,中国一般男衬衫的毛利高达60% ,我虽然无法直接验证,但是同样质量的男衬衫在中国的零售价确实是美国零售价的两倍。在以高物价著称的日本,即使是东京银座最高档的百货店松屋,大部分服装和奢侈品的价格也比中国同类商品的价格便宜。

中国的电子商务比实体商务更难做一没有信用体系,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不普及,没有在线支付手段,没有物流保障。大部分试水电子商务的公司,包括著名的eBay 公司,都无法逾越这些障碍,很多公司不得不知难而退,很多商家和投资人甚至认定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必须再等很长的时间。而阿里巴巴的过人之处就是在于它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了大多数人认为无解的难题。没有信用系统,阿里巴巴就自己建立了一个;没有支付手段, 它就利用此契机开发了支付宝,这不仅解决了在阿里巴巴上交易的支付问题,而且扩展到解决中国整个在线甚至离线支付的问题;中小商家管理混乱,阿里巴巴就在它的B2B 部门开发了面向企业的应用软件;至于物流,它起初并没有进入这个高投资、低回报的部门,而是利用它巨大的交易量,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在保障商家和用户的基础上,规范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经营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全世界没有哪家公司,包括eBay 和亚马逊,像阿里巴巴那样做到了控制住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所有关键性环节。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预言, 阿里巴巴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eBay 和亚马逊的总和,成为全球仅次于Google 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我甚至还可以进一步预言,如果中国政府对它不加限制,它可以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

中国的公司怎样才能将上述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呢? 它们需要在法律和商业道德、国际化和创新性上得到根本的提升。法律上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实际上由于没有对版权的保护, 毁掉了整个中国的软件业。由于没有对奸商予以极刑的处罚制度, 中国至今很难有高质量的世界品牌。国际化的重要性不难理解,一家跨国公司肯定不能只为一个国家服务。而在创新性方面,亚太罔家,尤其是中国相比美国有明显的不足。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至今主要靠勤劳而年轻的劳动大军,而不是靠创新力。

而过去以仿制出名的日本,现在在创新上已经是世界一流了。虽然很多人可能要挑战我的上述观点,但是我很遗憾地讲这是事实。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后,除了杂交水稻, 对全球科学和技术革命性的贡献几乎为零。130 年前,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依靠的不是任何资本泡沫,而是爱迪生和西屋(发明电和交流供电)、贝尔(发明电话)、福特(发明汽车)、怀特兄弟(发明飞机)等这样一大批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发明家,以及洛克菲勒(石油)、卡内基(钢铁)、杜邦( 化工)等搞实业的工业巨子。当然,爱迪生、西屋、贝尔和福特自己也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实业家。他们从事的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科技的进步,不可能通过房地产泡沫, 或者股市泡沫来实现。
  中国的现实问题是, 人们似乎不需要靠科技的进步和实业就可以取得财富。看看中罔富豪榜的构成,有几个人是贝尔、福特这样的发明家,又有几个是洛克菲勒和卡内基这样的实业家。几乎所有富豪们的财富,或者来自于股市,或者来自于房市。当人们不再把房市、股市作为最快的挣钱手段时,就是中国可以诞生下一个Google 的时候了。

从经济的发展来看,中国诞生许多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是历史的必然,这个任务将落到年轻人身上。但是,目前最大的障碍是全中国非常缺乏各种顶级的技术人员,因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工作不了几年就去做管理了。
  这种社会风气不是短期可以扭转的。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从世界各地引进顶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有了人才有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就会诞生下一个Googleo

结语

谈到写作,我在这里要感谢两个人。第一个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余顺吾先生,他曾经是一位编辑。几乎所有的中学生,为了文章写得漂亮,常常苦思冥想编造动人的情节,寻找华丽的词藻。我也曾经是一个这样的人,但是我的这位语文老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彻底改变了我写作的方法。他让我关注内容,让我用朴实的文风表达自己的体会。第二个人是我在美国的导师库坦普(Sanjeev Khudanpur)教授,他训练了我讲话和写作的逻辑性,比如如何立论,并且用论据支持论点。他是一位细节大师,要求我做到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不多说哪怕是一句废话,不落掉任何一句关键的话。其实,要想写得好,首先要说得清楚。然后,再用大家喜欢的语言,把要说的话描述出来,就形成了好的作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