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因为苦于人际关系的困扰,加上对自己性格的不喜欢,所以我认真的把《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读了又读。这本书讲了一位青年听说有位哲人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的观点,正被世俗困扰的青年不能认同这个观点,于是去找哲人辨论。

辨论的第一个观点: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举例: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度左右,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大不相同。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1.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举例:年青人的朋友多年躲在家中闭门不出,他希望改变,和正常人一样到外面工作、生活,但是一出门立马心悸不安。

原因论:早年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学校、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

目的论:他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制造出不安的情绪。

总结: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举例:服务员把咖啡洒在我新买的衣服上,我大发雷霆。

原因论:因为服务员的行为让我愤怒。

目的论:我想通过大发雷霆的行为震慑犯错的服务员,进而使他认真听自己的话。

总结:情绪是用来影响他人的,而不是用来左右自己的。公开的言论是用来维护立场和利益的,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知的。

3.你想变成别人吗?

举例:我羡慕Y,觉得Y很幸福,认为如果能够变成他那样自己就会很幸福。

目的论:我现在无法体会到幸福,是因为我不会爱自己,不能悦纳自己。

总结:即使你再想变成Y,也不可能变成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感到幸——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所以你拥有什么样的性格不重要,性格本身没有好坏,重要的是你如何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性格,进一步成就自己。

4.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用不幸做借口可以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5.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1.为什么讨厌自己?

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自我评价低,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缺点,不看优点。而不去喜欢自己对我们而言是一种“善”,这个“善”就是舒适区。

举例:一个自称患上脸红恐惧症的女孩,以脸红恐惧症为由不敢向意中人表白。很多时候我们的某个缺点正是自我逃避的一个借口。

为什么不去喜欢自己,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想要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2.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3.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4.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只有自卑的人才需要在他人面前营造一种优越感,活在自我幻想中。

5.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是与自己比,不是与他人比。如果与他人比,你不会幸福,因为你一定会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6.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为了避免人际关系发展到复仇阶段,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一旦进入了竞争关系,你就会把身边的人都看作是敌人。

7.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

人的行为方面目标: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

人的心理方面目标:“我有能力”的意识、“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8.人生谎言:为了逃避人际关系或人生课题,我们设立种种借口(包括捏造他人缺点)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第三夜 让干涉你的人见鬼去吧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做到课题分离。

被他人讨厌正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1.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2.只在存在着,就有价值

3.从自己开始,与他们建立横向关系,哪怕只是一面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