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几个问题,我们可以试着问问自己:你是否会把工作带回卧室,有时甚至干脆在床边设立办公区?
你是否会在卧室安装投影设备或放置其他电子设备,包括手机?
你是否常常躺在床上不自觉地想起很多自己没有及时回应或处理的事务?
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回答,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问题,躺在床上并不一定就是在准备睡觉,而睡前也不一定就在专注引导自己入睡。
我知道很多人的住宿条件是不允许卧室只具备睡觉的功能的。
比如一线城市住在合租房的朋友们,所以让卧室的功能单一化,也许无法做到。
但是睡前改善一些习惯,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一到睡前就开始焦虑,脑子会格外清醒,能想起很多没得到及时处理的事情。
比如你的同事是否因为认为你汇报工作的状态是在向老板邀功;
领导布置的活动方案的任务已经拖了两天,还没有采取行动;
你的父母已经两周没有主动联系你了,也许你可以第二天起早预留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近况。
我们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一天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人们是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的。
于是便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越想越难以入睡,刷网页、打游戏、找朋友聊天、追剧,人们开始做一些令自己更加亢奋的事情来打发失眠的时间。
每晚睡觉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这段时间是不可以被替换掉甚至被打发的,可人们在睡眠的习惯上的确已经出现“破罐破摔”的迹象了,这完全无益于睡眠,更无益于我们第二天的状态。
靠闹钟、妈妈或者朋友的电话来叫醒自己并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实际上,你并不会因为闹钟响了就很自觉地引导自己的意识跟随闹铃一起清醒。
我身边很多朋友早上出门的时间只比起床时间晚20分钟或是10分钟,我们还会看到地铁、公交、出租车上都是大家瞌睡的样子。
这说明在他们起床后,意识并没有真正清醒过来,还是希望再回到睡眠的状态里。
其实每个自带伊始属性的词汇都会令人产生美好的向往一样,比如周一、清晨、月初等等似乎都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时间节点。
可在一天刚刚开始时,人们很容易进入时间观念的误区,认为一天很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处理各种事务。
这种误判直接导致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没得到及时处理便被搁置了。
而面对夜晚也是这个道理。这一天马上就要结束了,突然发现我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得到解决,有些事情没开始做,有些事情拖延了很久,有些事情甚至已经拖到无法补救了。
其实早上的时间并不会拉长,夜晚的时间也并没有缩短,这种拖延的习惯及面对夜晚来临的紧迫感其实都是我们对于时间观念的误判所导致的。
因为觉得时间充裕而不去做事,因为觉得时间紧迫而过度焦虑。
这时当夜晚来临,尤其是睡前躺在床上时想得越多,越难入睡。那么怎么能尽量想得少一点呢?
我们大可以把睡前脑子里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床头柜上放个小本子,临睡前用它记录大脑里那些想法,这里面大部分事情都是需要我们想办法去处理的。
这些内容完全可以作为第二天的待办事项,同时还要记录一点心理感受,就是:那些没得到处理的问题令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感受。
因为这种感受让人产生焦虑、迷茫、自我怀疑等状态,长期这样下去不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当我们牢牢记住这种糟糕的感受时,在内心就一定会希望改变这样的状态。因此每晚睡前记录代办事情及糟糕的心理感受。
第二天面对全新的一天,起床后我们就能看到当天的待办事项,当我们想要对某些事情拖延时,看看我们手写下来关于失眠、拖延及其他糟糕的感受,你如果不愿再次经历同样的状态,你就会把这个动作连贯地执行下去。
入睡前把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使大脑稍作休息或是放空,而我们很清楚做这件事情是为了调整我们的睡眠,因此这个连贯的行为就更容易被做到。
记下来的事件可以加强我们对待办事项处理的动力和决心,这样一来我们对于第二天的安排也有了着落,有时充实感确实会为我们赶走惰性。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做出改变,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即时或短期的利益。可当你今天因为没有胡思乱想而快速入睡时,你所收获的利益就是第二天精力充沛、无需靠咖啡或茶来作为唤醒食物,并且顺便为你摆脱了一些拖延的状况。
写在最后:关于睡前仍然想要选择玩手机的朋友,是一定不适用的哦!毕竟我们自身还是需要一些自控力的,否则想要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是很难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