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老爷爷话说老北京

我和爷爷至今同住在一个楼层里的两个门里,我们住东边,爷爷住西边。从小爷爷就很疼我,老听爷爷讲起老北京的故事,说的我心驰神往的,就好像老北京就在外面是的,可一踏出门儿,仍是林立的高楼。对老北京我很感兴趣,于是缠着爷爷索性系统地讲一讲。现将爷爷的故事综合整理出来发表,以了却爷爷的心愿。下面是爷爷的叙述:

余出生于1936年,出生在朝阳门内南豆芽菜胡同5号。当时那里是楽家的房(同仁堂乐家乐十三的),北房三间,西厢房两间。我四岁就死了亲娘,可不到半年父亲就续了弦,给我找了个后妈。我的后妈是个小脚女人,也是从近郊农村来的,颇具心计,把我亲爹弄得“唯命是从,神魂颠倒”的。他一来,我就成了“舎哥儿”了。一个四岁的孩子没了亲妈,后娘毕竟没养我一场,隔着肚皮两码事儿!那时爷爷奶奶还在,他不好意思对我怎麽样,大约我六岁时奶奶就去世了。我11岁时爷爷也去世了。这下我亲爹和后妈便嫌我碍眼了,于是就给我找了一家烧饼铺去学徒。就在朝阳门内北钓鱼台北头的通兴顺烧饼铺,那是一家回民开的。这一去就从1948年到1958年。

我只上了五年半小学,那一天是阴历八月初,父亲说:给你找个地儿学勤行儿,(那阵儿饭馆业统称勤行‘hang’)你去不去?我当即表示“我愿意去”,因为在家里受着后妈的气,不如到外面学点手艺,将来也好提前自立,毕竟有一门儿手艺能养活自己。于是就这样;上午还在学校上学,书包还在学校里;下午就来到通兴顺干活了。

我上学是在南门仓小学,出我们家往北过了北沟沿儿往西一点就到了,往南是豆瓣胡同,北口外是后石头道,往东是美人胡同,那里总共有“南豆芽菜胡同”“北豆芽菜胡同”“豆嘴儿胡同”“豆须胡同”“豆瓣胡同”南门仓,东门仓,宝玉胡同(那里有个派出所),我们学校就叫南门仓小学,女校长是个山东人。学校挨着老段府,那是段祺瑞曾经住过的地方,我和同学小牛就经常到老段府里边去玩,那里边有个游泳池,夏天有几个连阴天,池子里便积了好多水,我们俩就去洗澡玩儿。

学校东边住着一家日本人,那男的老穿着马靴出入,有时见到小孩,还给块儿糖:“小孩,米西米西的有!”我那时也不懂事,给就吃呗,其实那些日本鬼子在我的印象中只是日本人。记得在45年8月份的一天,晚上放学后,那家日本人住的屋子,就被查封了,门口有几个当兵的把守着,可不到一会儿,当兵的一撤,有的大胆的孩子就进去了,拿出好几件玩意儿来,布娃娃,小手枪之类的。于是我们好几个学生就都进去了,见自己喜欢的就拿。据说上午那家日本人被抄家后把他们轰走了,屋子里还剩下一些简单的东西玩具之类的,还有些被褥,家具等都被大家抢了,后来才知道是8,15日本投降了。从上海8,13日军屠杀中国人,到小日本子1945年全面投降,人民军队经过艰苦抗战了八年。那时我九岁,小学三年级,学校当时为了庆祝日本投降,让每个学生交五分钱运费,然后每个学生分到半斤奶粉,一件衣服,我分了件日本大袍,(相当于后来的布拉吉)拿回家后妈给妹妹改了一身花衣服。

那时父亲靠蹬三轮车挣些钱养家糊口。由于家里生活拮据,而最主要的是后妈对我不好,大冬天的让我穿一条露裆棉裤,那就是看起来很厚的,但由于做工粗糙,裆部没缝好,只剩下两层布了没有棉花,可下边却嘟噜着,以至于穿的很厚,其实并不暖和,中间是夹裤。所以我不愿意在家里。到了1948年,对门儿的和父亲一起蹬三轮车的董大叔介绍我去了通兴顺学徒。

那是个发货屋子,就是每天早起有小行会儿,挎着木方盘卖早点的,上我们那趸货,二成利。我们那儿经过一宿的准备,把烧饼,蜜麻花,干糖麻花,脆麻花,排叉,炸松肉,饹馇盒等批发给他们,卖三分钱一个的蜜麻花,批发给他们是二分四,二分钱一个的烧饼,批发给他们是一分六,以此类推。而通兴顺的蜜麻花最好了,在东城一带很有名,虽然炸蜜麻花的有很多家,但哪家也比不过我们通兴顺的。用的糖稀是专门由海淀一家饴糖厂给送来的。他的饴糖稠,又很透亮,颜色略浅些,过出来的蜜麻花凉了以后显得很有亮光,好吃又好看。而蜜麻花的做法是很有独到之处的。有八个字口绝:苍肥,大碱,温油,温蜜。就是面发的老老的,然后使碱要大一些,稍微看出点绿来,揉匀了分成两片,中间加上一层用饴糖和好的面心,三层面切成条状,放到案板上,按扁了一边再折上,然后用刀切成小个的剂子,再翻过来,一个个的下锅炸,炸坯子时要用温油,过蜜时也要温蜜,如果太热了,坯子就吃不透,以至于麻花里有空隙,所以蜜(饴糖)的温度最重要,当坯子炸好后马上放进温饴糖里用笊篱边压边和拢,然后控上,等下一拨炸好了,这笊篱就倒在盘子里了码好。而我们那儿每天要炸四五十斤面的蜜麻花,好几百个,一早上都批发光了。那时我管过蜜。

后来我给师傅看铛,师傅就是掌柜的大少爷,他烙烧饼我看铛。从晚上八九点钟干活,到早上七八点结束。从此我就在那儿一呆就是十年,手艺当然学会了。后来经过北京解放,公私合营,成立工会等一系列活动。

除了我学徒的那条小胡同,就是齐化门内大街。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卖吃食的,特别是早晨,两边卖早点小吃的有很多。

先说卖羊肉馅包子的:回民卖羊肉馅包子的从(朝阳)门脸往西就有三个摊儿,他们早晨三四点钟就准备,头天把面发好了,肉馅搅出来拌好,然后早晨起来先切葱,揉面使碱,揪剂子,包馅,到天一亮那包子已经熟了,吆喝着:唉!吃包子!发面的包子又热嘞!那边还有卖豆腐脑的,老豆腐的,那豆腐脑是浇卤的,而且点的比较嫩;而老豆腐则是浇麻酱汁,蒜末,辣椒油,酱油的,相对来讲比豆腐脑要点的老一些。还有煮炸豆泡的,那也是清汤煮豆泡,也有用骨头汤的,盛一碗然后浇麻酱汤,辣椒油,酱油,韭菜花,香菜末。来上半张饼一就老豆腐,那叫一个棒!有那些赶大车的,蹬三轮的,拉养车的等人,吃一顿花不了多少钱,还饱饱的。

当然也有卖大饼的,卖贴饼子的,还有卖豆汁的,挨着卖大饼贴饼子的,如果穷人就得吃点便宜的,那就贴饼子就豆汁,辣咸菜,吃完出点汗,各奔东西挣嚼谷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卖羊霜肠的,其实就是羊肠子灌羊血,首先把羊肠子翻过来,把里面网状的羊油撕下来洗净,再灌上羊血,两头扎紧,煮熟以后挂起来。吃时把切好的羊霜肠放进碗里加原汤,再放麻酱汤,辣椒油,香菜,酱油,香菜末,醋等依个人口味而定。其实很便宜,所以那羊霜肠又叫“穷人美”,(虽然是羊肠子做的;但是回民却不能吃。)花不了多钱又能吃到荤腥了。卖羊霜肠的也赶庙会。推着个四个小咕噜的车,一头是火炉子和一口锅,锅上方的货架上灌满了煮熟了的肠子,作为幌子吸引吃客。车的另一头是个自制的木玻璃罩,里面放着碗筷和作料,摊位前有长板凳。当有吃客屁股一沾板凳,摊主便心领神会地说:“您来碗!”说着用小铁勺轻轻一搭从锅里捞出羊霜肠撂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圆片放在碗里,再舀一两勺汤,然后放点辣椒油,麻酱汤,香菜末,蒜泥等作料:“得嘞,您吃去吧!”

江米炸糕:用江米面发好,红小豆煮成馅加好糖,然后用苏打 不用碱了,面和的稍微有点酸正好,因为使碱如果合适了,那炸糕就容易放炮,豆馅就跑出来了,车上放一块木板,上面有块湿布,下面是面盆,把面包好馅放在湿布上一按再下锅炸。

也有卖烫面炸糕的,那是先把面烫熟了,凉了以后再揉进干面,面肥,和。醒发后使好了碱,包红糖馅,也有包豆馅的。不过那不秥,因为是白面的。都需要温油炸。

再往西还有卖油饼的,炸油鬼的,炸焦圈的,烙烧饼的,糖火烧的,大火烧个头大, 不放麻酱,只有油盐,但比烧饼便宜,(烧饼夹焦圈,就豆汁,辣咸菜是最好的搭配)

还有卖豆浆,杏仁茶,藕粉的,都在一辆车上。卖油炒面,茶汤的在一辆车上。这就是早年间朝阳门内的小吃。那时这些小吃都很便宜,一般人都吃得起,不像现在一挂上“北京小吃”就贵了去了!而且在后海一带,烟袋斜街里面。

我开始学徒是在1948年的中秋节前后,很快到了49年一月份。朝阳门忽然紧张起来。大门两边都增加了守城的兵,荷枪实弹的,出入城都得检查,要证件(事候才知道是北平和平解放了)。那些大兵要吃饭,于是有当兵的就上我们那儿买大饼,每天得给他们烙二十斤面的大饼,拿饼时给钱。掌柜不放心还压着他们的一把铁锹,一把大锤。大约不到一周时间,北平就和平解放了,城门也没人看守了。再后来大队的人民解放军就进城了。以后慢慢才知道傅作义,这个人原来是华北剿共总部的司令。那阵儿由于年纪小;而且也不怎麽看报纸。全是听说的。然后陆续有消息传来,“八路军占领北平”“北平和平解放””等消息。

那时的朝阳门叫齐化门。出了门往右边走,再出了瓮城圈儿,才算出了城,第一道城门外还有箭楼子。城外有护城河,还有环城铁路。由齐化门可到东直门,可到安定门,西直门,阜成门,平则门(现在的复兴门)宣武门,哈德门。前门。环城一圈,而朝阳门站还是个大站。那蒸汽机车头下边不时的吐着气。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寿诞,去逛蟠桃宫,顺着铁路往南一会儿就到了。

这里特别要说说蟠桃宫。全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建于明代,清康熙元年重建,是老北京五大庙会之一。共三间山门,前有石狮,门上嵌有石匾“护国太平蟠桃宫”宫庙不大,仅有两间殿宇。前殿供奉西王母娘娘。殿内有一座高高的鳌山,塑着从四面八方踏云而来祝寿的众仙。就像《西游记》里描写的各路神仙给王母娘娘祝寿,蟠桃会的情景。那彩塑规模宏伟人物众多,是这座庙的艺术精品。后殿供奉孙娘娘,斗姥娘娘等。从三月初一至初五开庙,香火很盛,游人众多。相传三月初三是西王母娘娘的寿诞日,每年此时,老百姓由四面八方而来,像朝圣一样涌到这里。有些人从哈德门沿护城河骑着毛驴,或坐轿车来,有的乘蓬船画舫自通惠河西端至护城河南岸登临高坡上的蟠桃宫,向王母娘娘烧香祝寿,向子孙娘娘拜佛求子。于是整个宫内外香烟缭绕,香客游人如织,好不热闹,每逢这时,前一个礼拜就有赶庙会的做准备工作,在前三天就热闹了。在护城河两边有变戏法的,卖各种小吃的,卖扑扑噔的(用玻璃吹的像葫芦样的,用嘴吹就蒲登浦噔的响;要是使劲大了就吹破了)买琉璃喇叭的。卖空竹的,卖山里红的(用线绳串成圆圈跨在脖子上叫卖)大船糖葫芦的,那小吃就更多了,年糕,豆面糕。驴打滚儿,艾窝窝,茶汤,油炒面等。这里特别说说吹糖人儿的,那时也是一种行业,这玩意儿好看,好玩,玩完了还能吃,也算是一门手艺,平时走街串巷,有庙会时赶庙,什么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天桥儿等地都去。他们挑着挑子。一头是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是半圆形开口木圆笼,上边有个小炭炉,炉子上有个大勺里面有热糖稀;挑子另一头是当坐凳用的小木柜儿,也存放烧火的木炭,木架上有许多小孔。是用来插糖人的。从勺里取出一小块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捏成卵形,团成一个空堂的长球状,空堂的一段抻细,就形成了一根空管子,马上用嘴对着空管子吹,边吹边抻,拉,捏的,很快就形成各种小动物的形状。然后插在一根竹签上,外型成了,糖稀也硬了,有小老鼠,小猫,猴子,金鱼,灯笼等形状,很招小孩子喜欢,玩完了吃掉。

那蟠桃宫庙会延续了几百年,直到解放前后庙已破旧,但开庙时仍是盛况一片。这与老北京的民俗,地理,节气有很大关系。“三月三”自古有“上巳节”之称。人们有去河边洗涤身上的污浊以表示消灾除邪的习俗;还有在这一天登高祭祀的习俗。后来河边洗涤演变成乘船戏水游乐。阳春三月又是踏青的好时节。那时老北京内没有公园,一些宫苑园林又属于皇家贵族,平民百姓在上巳节,踏青常到风景秀丽的护城河边去。蟠桃宫所处的东便门有“东便游船,古都一景”之称。这里的河流连接着通惠河。当时的二闸每到三月三还特意开闸放水。笙歌夹岸,碧浪如鳞,乘舟而游,野趣盎然。去蟠桃宫焚香拜神,栓个娃娃,顺便买点东西。这是老北京的风俗。我自己反正也没钱,只是站着看好玩。最终还得饿了回家吃饭;渴了上井沿喝个够。还有卖风筝的,因为到春天了但离春风劲吹还有些日子。那卖风筝的有大小沙燕的,长蜈蚣的,人像的,最好看的是黄天霸的,最便宜的是小屁帘儿,既简单又能打发孩子,花不了几个钱。还要说卖风车的。从春节厂甸开始,京城各庙会都有而且种类繁多。有四轮四鼓的;有两轮两鼓的,也有十轮十鼓的。而那风车却是用高粱桔扎成骨架,以彩色纸条装成圆形的纸风轮,风一吹纸轮转动,带动小竹棍敲响小鼓,发出巴巴的声音,小孩子特别喜欢。

再说说老北京的茶楼,茶馆,茶摊儿,茶棚,茶挑子。老北京的茶馆随处可见;但其中也有大小之分。 

最大的要数大茶楼了,里边设有雅座儿,用具考究。备有各种名茶。毛尖,雨前,明前,乌龙,普洱等。客人可任意挑选。还配备各种精致的小点心,如有需要可随时给客人上。一般这类茶馆档次较高。有钱人带着姨太太,或商人谈买卖就会到大茶楼来,显的气派,或当时的满蒙八旗子弟等。他们每天吃饱了无事可做,整天提笼架鸟,吃喝玩乐,每天泡茶馆就成了不可或缺的事。北京最有名的茶楼有天会轩,天全轩,,裕顺轩,,汇丰轩,天寿轩,新泰轩等二十多家大茶楼。后来清朝灭亡,换了民国,这些茶馆大多倒闭;接着应运而生的是新型文明茶楼,有碧岩轩,玉壶春,集贤堂等,红极一时。待卢沟桥事变以后,这些茶楼也逐渐萧条。

清茶馆专门卖茶。而书茶馆则有说书的,唱大鼓的等。清茶馆屋内备有长条桌子,长条凳,早晨就营业,一般晨练的,遛鸟的,或早起不吃饭先喝茶的。说起来这里还有个典故。乾隆年间,江南的一个巡抚为了升官,特意送给和珅一些明前茶,正好让刘墉看见,和珅怕刘墉,次日上朝和珅就把明前茶转送给皇上,皇上要考考和珅问:和爱卿,你说这明前茶什么时候喝最好呢?和珅答,晨起即饮最佳,皇上问:何以见得?和珅答曰:晨起饮可消积食,清肺火,通肠胃,顺便冲冲龙沟儿。后来就有了吃早饭前饮茶为叫冲冲“龙沟儿”一说,其实也不无道理,明前茶却可消积食,润肠胃。那些遛鸟的也在茶馆里扎堆儿,常提着画眉,百灵,黄雀等,在茶馆“压音儿”所谓压音就是让鸟(特别是百灵鸟与画眉,还有八哥儿,鹩哥儿)学几种别的鸟叫声还有猫的叫声,而不能学杂了。学了不该学的就叫“脏口”。常有几个好养鸟的人特意到这儿来给鸟压音儿。还有“串套”活动,那就是爱养鸟的到茶馆里比赛鸟哨。看谁养的鸟叫的好,音儿正,没脏口。

再有就是棋茶馆(社):屋内设备很简单,备有长条桌,棋盘(棋子自备),客人边喝茶边下棋,“两军对垒,黄河为界”。那看棋的比下棋的人还多,有时观棋的忍不住乱支招,下棋的脸红脖子粗,有时还能打起来。再说茶棚。每年初夏至深秋都有茶棚,。最有名的是什刹海岸边的大茶棚。芦席围盖,竹竿做支架,岸边一半,水里一半。客人坐在其中品茶,观荷,看鱼戏水,很惬意。到天儿一凉棚拆人散,第二年再说了。还有一种叫做“野茶馆”的,是和庙会连着的,无固定场所。跟着庙会走,哪里有庙会哪里就有野茶馆,大长条桌子,长条板凳,也卖大碗茶。那喝茶的人纯粹是为了解渴,喝凉水怕闹肚子。比茶棚更低的就算茶挑儿了。茶挑儿大多是近郊农民,也有城市贫民,投资不多,只一副挑子,两个筐,这筐里边放着一把二尺多高的绿釉陶罐;那边筐里是粗瓷碗。壶内的茶叶无非是高末或高碎,挑着走街串巷,专门为赶大车的,拉洋车的,蹬三轮,打短工的预备的,便宜又解渴。茶挑儿还经营副业,那就是卖零只烟,一盒烟可以拆成零只卖,没钱人很欢迎,抽一根儿过过瘾得了。远远看见茶挑儿来了。有句俗话是“龙王爷的伙计——送水的来啦!”       

    出了齐化门,过了护城河的桥,往东走,路南有个坛口,由坛口往南有一条小街道,两边有卖古玩字画的,也有住家户。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几间茶馆,路西有一间叫义和轩的茶馆。那里是书茶馆,掌柜姓张不到五十岁。我学徒时(1951年)因热油烫伤了胳臂,掌柜的带着我到对门小医院去上药,那大夫说:“这烫的太厉害了,得休息些日子,不能着水,”所以那段时间没干活。每天跟着少掌柜的到义和轩茶馆听评书去,当时是李存原说的《西汉》,是一部“袍带书”说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故事,萧何,韩信,辅佐刘邦。而那边是西楚霸王项羽,那刘邦本是亭尉出身;韩信是从給项羽当执戟朗开始,而受不到项羽的重用。那韩信又心高气傲,不甘寂寞人生,后来遇见高人学艺,曾“乞食于漂母(靠给别人洗衣服的老太太养活),受辱于胯下(从地痞的裆下爬过去),淮阴河垂钓三年,”后来被汉张良发现,举荐给刘邦,做了大将军,给刘邦打天下,最后由于功高盖主被封为三齐王,张良劝韩信“退隐山林”养老;可韩信没听,闹的众臣嫉妒,刘邦又怕他夺皇位。因功劳过高,没有能杀他的剑,最后让后宫吕氏用竹剑斩杀。至今我记得那李存元说的“灌口”,那韩信带兵“取三秦,夺咸阳,立收了东西两魏。收服了河内阴王司马昂”。我听了一段时间的西汉就上了瘾。等胳臂好了该干活了。可不听书受不了,好在是上夜班,每天下午两点半准到茶馆听书。直到把这部西汉听完。挣的零花钱也都花了,那时每月给三万块钱(法币)。

当时说书的很有几位红极一时的,赵英坡说聊斋就很红。在电台说聊斋在每晚九点以后,说的都是鬼故事。每段能说三五天,乃至十来天,如《画皮》《崂山道士》《陆判》《促织》等;也在义和轩说过,晚场从七点开始说到九点。说《聂小倩》《婴宁》《阿宝》《小谢》等爱情故事。赵英坡比较胖些,眼神儿不济,有时打算说些“黄段子”,先把掌柜的叫到身边问:“有堂客没有?”(那阵儿管女人叫堂客)掌柜的拿眼一扫大声说:“没有啊您那,敞开说”,于是就开荤了。

赵英坡以说聊斋擅长。还有连阔如,(连丽如的父亲)以说《东汉》为主,也说《三国》;最聚人气的算是王杰奎了。他以说小五义为主,号称“净街王”。电台一播放他的评书,行人都不走了,站在那儿先听书,等说完了才走。还有李鑫泉,以说《雍正剑侠图》为主,而上电台的有连阔如,赵英坡,王杰奎,后来李存原,李鑫泉也上了电台。那就到了1958年左右了。

紧挨着坛口东边,原来有个大茶馆,坐南朝北,大约有200多平米,后来改成戏园子了,叫新声剧场,那里以演京剧为主,曾有河北来的父女爷俩组的班子,父亲张春山,女儿张丽娟,唱《玉堂春》父亲饰崇公道;女儿饰苏三。还演过“铁弓缘”,“西厢记”等戏。再后来到了1958年又改为新生影剧院了,既演戏也放电影。

由新声剧场往东有个小胡同往南去,有个小市场,有卖小吃的,杂货的,卖衣服的,东边有个大棚剧场。原来是半野台子戏,就是搭大棚唱戏的;后来就地盖起了戏园子。那里以演评剧为主。至今我记得在哪里听过一部叫做《艺海深仇》的评剧。那是国民党恶霸欺侮艺人,非要唱戏的给她做小老婆的故事。戏里唱到“夜深沉,灯光淡,暗思回忆。钟声止,雨声凄,好悔冤屈。贼“阎五”,与汉奸串通一气,我岂肯,与汉奸(唵唵)配成夫妻!,,,,,,,,”。那是一部反映解放前女艺人被汉奸霸占的戏。唱的凄凄惨惨的,令人唏嘘。

朝阳门往东一点路北有个东岳庙,那也是老北京的一处古庙。据说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元仁宗延佑六年,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其弟子吴全节始建此庙。因庙内祭祀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故名东岳庙。于至治三年竣工。元,明,清三代都非常重视,多次扩建,修葺。后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仲春,皇帝于此瞻礼,题七律一首:“博万当年密监称,震方青帝用烟应;岱宗望秩自虞帝,宰执犹闻似魏征,,,,,。”此诗颇感古奥。但从中还能感到乾隆帝的心愿。东岳庙占地六万余平方米。正门前有高大雄伟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楼。正院建筑有山门,戟门(又称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玉皇殿。进了山门左右是泥塑的哼哈二将分站左右。进到里边环绕的庑殿为地狱七十二司殿。再向北左有广嗣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右有阜财殿,太子殿。岱宗宝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吴金节祠堂,张留孙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等。最后边是后罩楼。

主殿是岱岳殿。供奉着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东岳大帝。其实他的主殿是在山东泰山岱庙,而北京只是个行宫。那时从初一到初六这里热闹非凡,人头攒动,拜佛的,求神的,而大多数是逛庙会的,那些赶庙会做小买卖的非常多,又是春节,大家都没活干,大人带着小孩子来逛庙会,特别是初一到初五人最多。可后来一段时间改为朝阳区公安局了。前几年由于文物政策的落实,才又慢慢恢复过来。

再往东走一些就是九天宫了。民间传说天有九重,各司其职,掌管人间诸事。大殿里都是泥塑。由于年代久远那里的情况记不太清了。相对而言就是逛完了东岳庙顺便到九天宫看一下,那里也并不太热闹;而斜对过路南就是十八狱。那里展示的是十八层地狱。相传人死后先经过奈何桥,此时会有王婆子送上迷魂汤,当死去的人喝了迷魂汤后,前世的一切就都忘了,不管为善为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奴,过了奈何桥就会遇见很多恶鬼,披头散发,头上长有两个尖儿,然后就过鬼门关,阎王爷和判官就会查账,上辈子你干的事儿,如说瞎话的就被割舌头;不孝顺父母的就不得托生人类,杀过人的就要被从当间劈开,还有下油锅的,喂野狗的等。总之一共十八种刑法。有时看着怪糁人的。这是齐化门外的三处庙会,而最具人气的还是东岳庙。

在路北元老胡同西边,吉市口东边有个药铺,叫一元堂。每逢春节的正月十五是灯节儿。各商铺都要热闹一番。从正月十四到十六门三天。十五是正日子。门口挂红灯笼,放鞭炮的,街两边摆满了卖爆竹的摊儿,那时的爆竹没有现在品种多。而一元堂药铺就菲比寻常了。每年的正月十五用杉篙搭上过街牌楼,路南路北各有一个盒子(烟花的一种)。到晚上九点钟开始。先放鞭炮,把人招过来,然后放炮打灯,起火,热闹一阵以后,最后该点盒子了,先把秥儿点着,然后是各种花,最后掉下来的是小人儿,还呲花,把小人儿照的倍儿亮,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戏出儿,还有财神爷等,用放盒子压轴儿。过了正月十五,这一年才算过完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38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45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148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4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3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1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03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73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1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8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6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0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2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小孩子们都很喜欢过新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收、可以逛庙会等等,提到庙会,吃的有羊肉串,茶汤,灌肠等...
    阿猫日记阅读 200评论 0 1
  • 1、现在的社会,没有象电影里面陈浩南和山鸡那样的兄弟,亡命天涯,不如早点回家。 2、谁都忍受旅途颠簸劳累的苦,比这...
    张玉成_1126阅读 296评论 0 4
  • 就快过年了,朋友圈里面到处都在晒爸妈寄来的年货,以前妈妈在的时候每年也都会给我晒一大箱腊肉腊肠,等我过年回家拿,自...
    无为育儿阅读 689评论 2 3
  • @(记事本)[记事本,旅行] 逛断腿篇: 恭王府-什刹海-后海-北海公园-南锣鼓巷 这些地方都在后海附近,一天的时...
    燚随风阅读 671评论 0 3
  • 老北京特色民俗文化,是指八百多年来,北京地区民间约定俗成且传承至今的有关语言、艺术、节庆、建筑、文玩、宠物...
    臧汝奇阅读 3,470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