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阅读力的第二篇推文,我们循序渐进,这次来聊聊如何能够对读书这件事感兴趣,读书这件事跟运动有些相似,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是一些人真正去做的时候表现出来执行力就没有嘴上说的那么重要了,那要怎么去克服这个呢?我们直接切入正题。
一、读书的三重境界
首先我们聊聊读书的三重境界,这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1.环境逼迫,不得不读。
这个比较典型的像们学生时代时候的升学考试或者是期末考试,我们不得不去读一些书,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学业能够过关。这个时候的知识实际上是“日抛的”就是当天考完了以后就会被抛掉
2.渴求知识,读很多不知道如何应用的书
一些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自己的能力跟社会有一些脱节,出于自己我提升需要,会去阅读大量的书籍,但是这个阶段可能会盲目的读很多不知道如何应对的书,我在这个阶段时比较喜欢看一些现在看来比较标题党且又低质量的书:典型的比如《3分钟学会H5》《10分钟学会的ppt》之类的。
3.读书质量比数量重要,读完能应用
这个阶段就不是再追求比如每年阅读100本的阅读数量了,而是在乎对一本书的消化,能够把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经验,然后把书中的知识内化到自己身上,应用到生活中。
二、如何培养读书习惯
上面讲了读书的三重境界,这个就比较像打游戏的关卡,我们可以把阅读这件事设定成跟打游戏一样,一关一关的进阶,给自己设定一个成长路径:
1.从感兴趣的书开始看
我建议可以从自己比较感兴的书开始看,有的人喜欢看故事小说、有的人喜欢看推理小说。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能够看得下去的书都拿来看,并且涉猎要广,因为会挑书也是一种能力,等到你看了很多书之后,你慢慢的会意识到,可能小说方面的书籍对我解决现实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于是你会去找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书籍,这是一个转变,从这以后你已经初步具备了挑选书籍的能力,知道自己不想读什么书也就知道了自己要读什么书,这样阅读这个习惯会比较容易开始。我当初是比较喜欢看村上春树和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开始能看多久看多久,慢慢的我发现能津津有味的看1个小时的书,初步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2.从自己的需求入手
第二个阶段,我看的书不再都是小说类的书籍了,转而开始关注我自己需求方面的书籍,比如我发现自己演讲方面不太好,我会看一些跟演讲有关的书籍。这个阶段会有一个毛病,会高估自己看书的能力,一下子拿非常多的书,然后再原封不动的还回图书馆(想起当年背着一书包的书在烈日下去图书馆还书)自己感动自己。不过能达到第二步其实已经说明了你的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养成了
3. 系统性地学习如何阅读
在读了几十本书有了积淀之后会有一套自己的读书风格了,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你发现,好像今天读过的书好像过几天都忘记了,也并没有给我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以推荐学习系统性地阅读方法了。推荐一本比较全面的阅读方法论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进行科学阅读方法的入门。
可能有小伙伴说,我都告诉你了最后一步是看《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我直接去读不就好了。回到标题,我的标题是让看书头疼的人到书不释手,是让一个从来不看书的人来看书,我相信看到我文章的小伙伴每个人的阅读水平都不相同,所以大家的起点都不相同,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计划,如果你本身已经有阅读的积淀,你可以直接开始学习系统性地阅读,如果你连坚持阅读都困难,那么我还是建议你从第一步开始,把兴趣培养起来,不要着急,慢是为了更好的快。虽然说有人指路能省去不少的弯路,但是该走的弯路一步也省不了,我们必须得有觉察错误的意识,然后有能力改正这一个错误,这就是能力的提升,只是我的任务是让你早点把弯路给走了,当别人还在弯路摸索时,你已经走上了康庄大道。